原名:Hidden Potential: The Science of Achieving Greater Things
譯名:隱性潛能
《隱性潛能》是著名心理學著作《逆思維》的作者亞當·格蘭特(Adam Grant)寫的新作。內容講述如何開發自己的隱藏的潛能,並且得到自我突破而成長。書中引用了很多名人故事、科學實証去說明作者的觀點,而且都提出不少技巧提升自己的能力和表現。
讀後感如下:
我覺得看完覺得很勵志,真心有打動了我。我覺得不只是精僻獨到的觀點,而是那些真人故事例子讓我覺得很動容。我覺得花兩星期看這四百頁很值得
這本書每個觀點都有很多例子,大概這是這本書的特色。有些讀者喜歡,有些不喜歡。這方面,我是偏喜歡這些具體的例子說明觀點,除了當故事看,還可以簡單明白觀點的應用。
這本書的要點太多,只能抽選部分來說。
第一個是講拖延症的克服,我覺得最當頭棒喝的一句是:「拖延症並非人們懶惰,是情緒問題所引致的。」的確,這句很深刻的句子,讓我努力繼續看下去…….學習每樣東西,總會有不如意、不喜歡的地方,要接受它。人們一直拖延,只是不願接受痛苦。要把痛苦轉化成樂趣(刻意玩樂),才能讓自己可以得到突破。44Please respect copyright.PENANAwQy0qj31kv
44Please respect copyright.PENANAOq9S8mEPei
這樣我想起了畫畫都是呢,大多人們最不喜歡的人體骨架練習,往往畫漫畫的功底。所以點醒了我多點畫一些不擅長的。每天畫少許,早點畫錯反而可以快快糾正。作者把這寫在第一章實在太好了。
第二個是講追求卓越非完美,這章令我看到有點感觸,我想著眼於作者的跳水經歷,作者其實很久以前都是和我們一樣不會跳水,初學之時更是遠遠落後於人,焦慮到不敢從高處跳下來。但是他很努力克服他的心理障礙,他知道他不是天賦異品,但是往往追求每次的進步,最後進到正式運動比賽與其他人一較高下,雖然不是得了冠軍,但他都明白,他只是想提升自己,打高分只是因為他表現得卓越,沒有人是完美。教練看到他的成果都感歎他成長幅度之多,應該得到進步獎。
第三點在第三部分—芬蘭的教育有個很重要的重點是人人皆人材,人材該善用。有教無類的精神在香港人眼中可是珍貴的東西,香港人雖然每人得到教育,但有以成績衝量表現還是有等級之分。而芬蘭是會採用提早介入,提早干預的政策,讓學生的學習差距拉近一點,我相信香港是學習了芬蘭的教育方式才在近年有多少轉變。
第四個是NASA太空人荷西,他成長背景充滿劣勢,身位墨西哥移民的荷西,兒時在農地摘草莓維生,但他從小有個太空夢,他多次參加NASA的招募但都失敗收場,但他就是對於這事堅持到底,他一直尋求辦法去達到當太空人的條件,學習潛水和飛行……輾轉間,他到NASA擔任了太空工程師,雖然都是太空相關的職業,他不甘於此,剛好有一個太空人空缺,最後他成功當上了太空人。這個故事都令我明白:如果面對逆境都堅持不懈,都會有轉機,當然還要懂得克服和處理問題、把握機遇。
最後不得不提,鷹架。這本書多番強調這詞語,其實是甚麼意思?我結果上網找查了不少資訊,這字來自教育學的鷹架理論,其實簡單說明就是一個「支架式教學」,提供一個暫時性可調節的支援,讓學生可以從支撐下學習平衡,最後自立行走,看到一個貼近而生活的例子就是腳踏車附助輪(這兒大家明白吧)
最後,作者都有再次提及品格的重要,我覺得這本書都有講很多品格的要素,溝通能力、逆境能力、解難能力… 等等,在後記之後都有重點複習之前三部分有講到的各種要點,沒有看前面可能覺得不知所云,所以請各位把前面內容消化了才看啊。
ns 18.68.41.177da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