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節
溫又良站在公告欄前,仔細讀著系上張貼的留學獎學金申請資訊。他的目光緊盯著條件要求,尤其是那幾個讓他頭疼的字眼——「英語檢定成績」、「綜合學業表現」、「教授推薦信」。
他深吸了一口氣,心裡已有決定。
然而,當他將這個想法告訴指導教授時,對方只是推了推眼鏡,淡淡地說:「你想去日本留學?你的英語成績勉勉強強,日文呢?會五十音了嗎?」
教授的語氣不帶任何情緒,卻讓溫又良有些難堪。他硬著頭皮說:「還不太熟,但我可以學。」
教授輕輕地笑了一聲,拿起桌上的推薦信表格,慢悠悠地說:「你要我寫推薦信?那你得讓我看到值得推薦的理由。」
溫又良咬緊牙關,目光堅定地點頭。「我會做到的。」
自那天起,他的生活變成了一種單調但極為高強度的循環——白天上課、晚上補習日文,凌晨複習英文。
補習班的課程密集,每天六小時的日文訓練讓他的大腦宛如泡在假名與動詞變化的海洋裡。剛開始時,他甚至無法順利朗讀一篇簡單的短文,老師點名時,他結結巴巴地念出幾個詞,惹來旁邊學生的竊笑。
「這位同學,你連這句話的句型都搞不清楚嗎?」老師皺眉。
溫又良紅著臉,低頭抄筆記。他不是沒有自尊,但現在,忍耐比一時的羞辱更重要。他咬著牙告訴自己,再難也要撐過去。
他的朋友開始擔心他。
「你這樣下去,不會把自己逼瘋嗎?」梁從仁皺眉。
「還能撐。」溫又良簡單地回答,眼裡燃著不服輸的光芒。
這日子一天一天的過去,終於來到了考試當天。他不知道自己是否能做到,全憑一身不服輸的勇氣全力一搏。他不知道結果會怎樣,只知道自己沒有去拚,根本拚不過這些日文系的學生。
兩個月後,當他再次站在教授面前遞上自己的申請資料時,教授翻看著他的語言成績單,抬眼打量了他一番,最終點了點頭,在推薦信表格上簽下了自己的名字。10Please respect copyright.PENANAkiprfUZRFH
第十三節10Please respect copyright.PENANAnPavPuAF1J
「恭喜!」
梁從仁與秦森森約溫又良出來聚餐,為他慶祝這難得的勝利。餐館裡飄著熱騰騰的壽喜燒香氣,三人圍坐在桌前,氣氛輕鬆而愉快。
「真的不容易啊,這兩個月你消失得跟苦行僧一樣。」秦森森笑道,「你有沒有想過,要是沒考上,日子不就白受罪了?」
「我不會讓自己沒考上。」溫又良輕描淡寫地說,端起茶杯喝了一口,眼裡閃著倔強。
「行啊,這次算你贏。」梁從仁笑著舉杯。「敬未來的京都大學學生!」
三人的酒杯輕輕碰撞,清脆的聲音回盪在餐館裡,伴隨著溫暖的笑聲。
然而,在這場慶祝的氛圍中,另一種若有似無的情感悄然流動。
那夜他們暢談人生的理想,歡笑聲在餐館裡迴盪。
溫又良心想,今夜,應該是最圓滿的一夜了。
第十四節
溫又良自進入京都大學後,生活逐漸步上正軌。每天清晨,他會在宿舍附近的小巷買一杯熱咖啡,再步行前往研究室。這條路從最初的陌生到如今的熟悉,他已能準確計算出沿途哪家店鋪的咖啡最濃厚,哪家麵包店的可頌最鬆軟。他喜歡這種習慣,讓異國生活不再充滿漂泊感。
這一天,他依舊準時進入研究室,打開電腦,翻閱教授指定的論文。時間來到午休,他與研究室的夥伴小林、佐藤一起前往學校食堂。他們習慣點一樣的定食,聊著各自的研究進度和最近的新聞。小林研究的是東亞歷史,佐藤則專攻統計模型,他們的討論有時跨越學科,也讓溫又良拓展了不少視野。
午後,教授來視察進度,他向教授報告了自己這週的研究結果,教授並沒有很滿意他的報告,但仍並交給他一篇新的文獻,讓他分析其中的數據模型。這樣的日子雖然規律,但他並不感到枯燥,反而有種踏實的充實感。
夜晚,他回到宿舍,打開微微生鏽的鐵罐並倒了一些茶葉在手掌,隨手放進茶杯之中,泡了綠茶,打開筆記本,開始寫今天的讀書心得。他望向窗外,夜色籠罩著京都,街道上的燈光閃爍,他忽然想起台灣的夜景,想起曾經熟悉的夜市,心中不禁湧起一絲鄉愁。
第十五節10Please respect copyright.PENANAAXrvKfBJ6j
某日,研究室裡來了一位新成員,一名來自東京大學的交換生——川村美咲。她長髮微捲,笑容溫柔,進入研究室後,主動與大家打招呼,很快便融入群體。
美咲的研究方向與溫又良有些交集,因此教授安排兩人一同負責一項研究計畫。他們開始頻繁地討論、交換資料,甚至有時會在圖書館待到深夜,互相補充彼此的見解。
一次,在討論一個數據問題時,美咲忽然嘆氣:「這部分的邏輯有些矛盾,或許我們得換個角度思考。」
溫又良點頭,提議道:「或許我們可以從歷史資料中尋找對應案例?」
美咲眼睛一亮:「這是個好主意!我們去翻閱圖書館的古籍資料吧!」
兩人一拍即合,當天便前往京都大學的圖書館,一待就是數個小時。當夜晚來臨,兩人從館內走出,微風吹拂,美咲忽然說:「這段日子能和你一起研究,我覺得很充實。」
溫又良微笑回應:「我也很高興能和妳一起探討這些問題,感覺思維變得更靈活了。」
這次合作讓他們成為了好友,但也在溫又良心中埋下一顆種子,或許,美咲不只是朋友那麼簡單。
隨著學業進展,溫又良開始感受到來自研究的壓力。每天的課題越來越複雜,他發現自己有時會陷入瓶頸,無法順利推進。
某天,他獨自前往鴨川邊散步,試圖讓自己冷靜下來。微風吹拂著水面,他看著遠方的橋樑,回想起自己來日本的初衷。他明明是抱持著夢想前來,為何此刻卻感到如此迷惘?
回到宿舍後,他打開電腦,給自己訂定了一份新的學習計畫。他決定每天整理筆記,並找時間與教授討論自己遇到的問題。他開始更有規律地安排時間,也減少了不必要的焦慮。
某個週末,他決定給自己放個假,和朋友們一起去嵐山賞楓。站在渡月橋上,他望著滿山紅葉,忽然覺得內心平靜了許多。他知道,留學的旅程或許不會一帆風順,但只要保持熱情與努力,終究能找到屬於自己的方向。
第十六節
某日,美咲忽然向溫又良提出邀約:「這週末有個文化祭,你要不要一起去?」
溫又良猶豫了一下,但最終還是答應了。他們一同前往,參觀了不同的攤位,試吃了當地特色小吃,甚至在遊戲攤位上互相比試。
當他們來到一個燈籠展示區時,美咲忽然問:「你有想過未來嗎?畢業後,你打算留在日本,還是回台灣?」
溫又良沉思了一下,說:「我還沒完全決定,但或許會回台灣,因為家人都在那裡。」
美咲微微一笑:「無論你在哪裡,我相信你都會做得很好。」
這句話讓溫又良感到溫暖,但也讓他意識到,自己對美咲的感情可能已經超出了朋友的範圍。
日子繼續過去,溫又良的學業進展順利,與美咲的關係也漸漸拉近。然而,他開始感覺到一些矛盾。
有一天,教授向他提出了一個選擇:「如果你願意,我可以推薦你去美國進修,這對你的學術發展會很有幫助。」
這個機會令人心動,但也意味著他將離開現在的生活,甚至可能與美咲分開。
那晚,他躺在床上輾轉反側。他想起自己來日本的初衷,也想起與美咲的點點滴滴。他該如何選擇?
隔天,他與美咲見面,告訴她這個消息。美咲沉默了一會兒,然後微笑說:「這是個好機會,你應該去追尋自己的夢想。」
溫又良望著她,心裡充滿了複雜的情感。他知道,人生的選擇從來不容易,但這正是成長的一部分。
第十七節
溫又良從京都車站出來時,雨剛剛停歇,空氣中瀰漫著潮濕的氣息。他拉緊風衣,抬頭望向灰藍色的天空,心裡思索著今日的課題。他來日本已經半年,京都的街道與氣息逐漸熟悉,然而學業的壓力卻未曾減輕。
進入京都大學攻讀碩士後,他的生活幾乎被研究室與圖書館填滿。指導教授松本博一向來嚴謹,對論文的要求更是細緻入微。溫又良本以為自己在台灣已經接受過扎實的學術訓練,但在這裡,他才發現自己的不足。學術討論會上,他時常需要迅速整理思緒,用日語表達自己的觀點,卻總覺得詞不達意。
這天,他如往常一樣來到研究室,助手西村學長正在整理資料,看到他便點頭示意。「今天教授會來檢查大家的進度,你準備好了嗎?」
溫又良點點頭,內心卻不免有些忐忑。他的研究方向涉及東亞政治變遷,最近正在整理日本戰後經濟復甦的數據,卻總覺得缺乏某種關鍵的視角。
「要不要先跟我過一次你的報告內容?」西村學長推了推眼鏡。
「好。」溫又良翻開筆記本,開始陳述自己的研究成果。西村聽了一會兒,忽然打斷:「你的論點不錯,但這裡的數據支撐力還不夠。你有參考當時的政府公報嗎?」
溫又良愣了一下,他確實翻閱過相關資料,但沒有深入交叉比對。「我再補充一下,謝謝學長提醒。」
「沒問題,加油。」西村笑著拍拍他的肩。
當天下午,松本教授準時進入研究室,示意大家依序報告研究進度。溫又良深吸一口氣,按照準備好的內容發表。當講到數據分析部分時,松本教授皺起眉頭,翻閱著資料。
「你的觀點有一定的價值,但仍需補強歷史脈絡。尤其是1950年代與美國經濟政策的關聯,你的分析還不夠深入。」
這番話讓溫又良一陣緊張,但也讓他意識到自己的研究仍有進步的空間。他點頭記下,暗自決定接下來幾週要加倍努力。
晚上,他獨自坐在鴨川旁的長椅上,看著河水靜靜流過,思考著如何完善論文。來日本後,他很少有時間真正放鬆,每天都被學術壓力推著前進。這座城市的風景雖美,但他的心境卻始終緊繃。
「是不是該換個方式思考?」他低聲自語。
第二天,他前往國立國會圖書館查閱更多資料,並聯繫台灣的學界朋友,希望獲得不同角度的觀點。他開始意識到,研究不只是數據的堆疊,更需要思維的靈活與視野的開闊。
日子在忙碌中飛逝,幾個月後,他終於完成了一篇較為完整的研究報告。當他再次呈交給松本教授時,對方點了點頭,難得地露出一絲微笑:「這次有進步。」
這簡單的四個字,讓溫又良感到無比踏實。
京都的生活仍然充滿挑戰,但他開始學會如何調適自己,如何在壓力中尋找前進的動力。這段碩士歲月,將成為他人生中最重要的磨礪。
(未完待續........)
10Please respect copyright.PENANAZqwxIm3kDX
10Please respect copyright.PENANAVlkwI676w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