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喬正一
在美國政壇上,只要川普一談到重返白宮,市場就立刻開始警覺:新一輪的關稅戰會不會捲土重來?而這場政策的變動,最終可能打擊的,卻不是中國,而是我們身邊的美國房市。聽起來很跳Tone,但其中因緣果報的交織卻構築出緣起緣滅的複雜網絡。
一、關稅戰是「通膨增壓器」
重啟關稅戰,表面是貿易戰,實質卻是通膨的引信,川普不只主張對中國課徵重稅(甚至喊出60%以上),甚至對諸國也都課以高關稅,乍聽之下是打擊對手、保護本土,但實際效果卻是:
- 進口成本上升 → 生活用品、家電、建材變貴
- 廠商成本轉嫁 → 消費者買單 → 整體物價上揚
這是一個「因」,它需要「通膨居高不下」這個「緣」來成形,最終會導致與催生出一個結果:「聯準會(Fed)不敢降息,甚至可能再升息」。
二、高利率是房市殺手
高利率→高房貸→房市降溫,整個連動現象從來不是單一的因素所造成。房市之所以冷卻,並不是因為川普一聲令下,也不是因為建材價格突然上升,而是:
- 通膨不退 → Fed 無法寬鬆 → 利率居高不下
- 利率不下 → 房貸成本壓頂 → 民眾購屋意願大降
- 賣家拉高開價 → 買家觀望不買 → 房市進入僵局
以上這些每一個環節,既是「結果」,卻又同時成為下一環節的「原因」。
三、建材成本也會飆升
建商觀望→供給縮水→市場信心動搖,關稅讓建材成本提高,建商不願貿然動工。供給減少,應該是好事?但,不見得。
- 若需求也同步下滑(因為房貸太高)
- 市場就陷入:有房沒人買、有地沒人開發的死結
- 投資人信心動搖 → 房地產股票與建商債務也受波及
四、心理層面的恐慌效應
心念動搖→消費降溫→市場觀望,最後一擊,往往來自於人心的不安。
- 投資人:川普又來一輪?先停手觀望
- 購屋族:利率不穩,先租幾年再說
- 建商:政策不穩,等新總統底定再動工
這就是在政策未定之際,人心浮動,市場自然停滯。
五、結語:
經濟學家之所以一再提出警告,是因為他們看到這不是單一效應,而是以下的骨牌連鎖效應:
「關稅戰 → 通膨 → 高利率 → 高房貸 → 需求下滑 → 房價壓力 → 市場信心下挫」
我個人認為這些經濟學者專家並不是在唱衰川普的關稅政策,而是在提醒大家,如果川普又走回2018年的老路,導致通膨偏高、利率也高懸,那麼房市恐將很難撐得住第二波震盪。
這篇文章並不是政治立場的表態,而是重點在於:政策不是孤島,經濟不是單點,房市更不是免疫體系。每一項舉措背後,都牽動無數層面,比如:貿易→通膨→利率→心理→預期,彼此環環相扣,彼此互為因緣。我們可以更清晰地看見:房市的變動,不只是數據與利率,更是因緣條件的總和。而川普若重啟關稅戰,很可能會觸發這些潛在的「緣」(條件、因素),引爆另一場房市寒冬(惡果)。這讓我不禁想起「蝴蝶效應」這一個理論,川普的經濟政策不是他一個人的事情,它真的是那種蝴蝶拍翅,颶風起於萬里之外的那種經典蝴蝶效應的案例。
8Please respect copyright.PENANABNIoUajNB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