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了羽生まゐごさん的《懺悔参り》後衍生出來的故事,可搭配歌曲閱讀(つд⊂)
***
一松曾經是隻小黑貓,住在深山中一間小屋中,有一個很愛牠的主人。
主人年老,在家中自然逝去,一松只是隻貓咪,不懂死亡是怎麼一回事,只是以為主人睡著了,於是就在屍骸身邊陪著等他醒來。無數個寒暑過去,一松成精為貓又,腦袋終於靈光起來,明白人間的生老病死。雖然悲傷,但也只能埋葬主人,自己也要離開這個地方過生活。
一松漫無目的地隻身前行,因為自己是妖怪,到哪裡也被人類攻擊驅趕。
即使妖怪身體的傷口能夠更快地復原,但總是舊傷未好又添加新傷,這刻看起來還是傷痕累累。
某個雨天,一松來到一個偏遠又荒蕪的森林山洞避雨,發覺這個山洞有著不少在神廟見過的符印。一松想,這是神明大人的住廟吧?於是把身上僅有的饅頭放在石上祈願:我祈求久違的愛,祈求能再次遇上願意愛我的某個人。
沒想到從山洞壁傳來聲音,對方笑說自己名叫小松,是神明大人,亦聽到一松的祈願了,只要誠心並獻上供品便能達成願望。
一松單純地相信了,之前總是沒有行動力,吃不飽也沒關係,現在變得積極地到處找尋食物,就是為了要把供品獻給小松。後來反而是小松告訴牠要先吃飽,漸漸地一松的身體開始回復正常的體形。474Please respect copyright.PENANAGNdS9ul1Fs
除此以外一松還常常跟小松聊天,對方總是輕挑又隨口亂說話,但卻又常常關心著一松,還教給一松很多深奧的法術。
他們就這樣生活下去。一松沒有告訴小松,其實牠在外出找食物時聽到村民的對話:在這山洞的根本不是甚麼神明,而是一隻被封印、作惡多端的九尾狐。
一松是知道的,但小松不是神明也沒關係,因為牠感受到來自小松的「愛」了。對一松而言,小松就是徹徹底底的神明大人,他達成了一松渴求被愛的祈願。
一松跟小松互相依靠著生活,一松的法力亦因小松的指導而與日俱增。在一松擁有足夠法力時,牠決定要換牠來達成小松的願望:在這個山洞壁中被封印了數以千年的小松,一直都很渴求自由。
一松在一個月圓之夜中,把自己所有的法力連同自身的能量耗盡,用以解除封印小松的結界。
地動山搖,小松大喊著要一松停下來,但一松早已決意。一松最後所見的畫面,是石壁倒塌下,站於塵土碎石上的是牠一直只聞其聲,無法見其影的小松真身。小松身後尊貴的九條狐狸尾巴當然是跟一松的兩條破破爛爛的貓尾巴不能相題並論,但論臉相倒是跟一松的有點相像,是一張稍為平凡、沒有太大個人特徵的臉相,唯獨是那雙鮮紅色眼睛跟一松的死魚眼不同,既妖豔,又有某種過度的生命力。
確實很像神明大人。
「再會了,還會再——」小松說出口的句子沒有完整地傳送到一松耳中,一松化作了一絲黑煙,消散了。
小松得到了自由,但卻沒有離開這兒。他靜靜地留守,偶爾有遇上麻煩的過路客會踏足此處,小松會想起最初遇上的那個傷痕累累的一松,於是便會使用法力幫助過路客。沒想到一傳十,十傳百,人們傳言這裏有個神明大人救苦救難。人們建造起神廟,開始獻上供品以作祈願。甚至因此讓這個荒蕪的深山開始聚集起人來,竟發展成小村莊。
曾經作惡多端的經歷大概是因時間流逝而被人們遺忘吧,取而代之的是達成人們祈願的神明形象。
小松苦笑,向神祈求這種事就像騙小孩子的咒語,他明明甚麼都做不到,甚至總是在夜裏感受寂寞。
很久很久之後,又是一個雨天,小松像平常般遙望外頭。他在迷濛中看到有甚麼東西正前行過來,那小東西到達他的臉前時,他笑起來。不是對待善信那種淡淡的微笑,而是燦爛得像個毫不顧忌世人眼光的傻子一樣。
「就像當時說的:再會了,還會再相見的,我會永遠在這裡等你。一松。」
小松伸手摸了摸臉前的小黑貓,黑貓甜膩地蹭著那溫柔的手。
又在很久很久之後,某個村莊的神明大人的傳說仍然傳到遠方人們的耳裏,據說誠心地獻上供品就能實現祈願,而因為神明大人愛著一隻貓又,所以選用貓又最愛的小魚乾作為供品,神明大人反而會更開心,實現願望的效果會更勝一籌呢。
〔完〕
ns 15.158.61.11da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