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處:冒險者天堂
發題者:伊夏
標題︰長篇小說寫作進程
雖說文長我原本打算複製網址呢,但冒險者天堂基本上已經沒人了-#-
那麼,以下完完全全是複製該名作者所發的話。
-------------------
一個長篇小說要注意的點很多,雖然某行本身寫得還不算非常好,但至少也有一個自己覺得的理論。
所以這篇算是個人寫作的心得整合,不是什麼公定的流程之類的,其中或許有變化空間。
而因為是個人寫作進程整合,所以說明完全是從自己的文章、自己的想法取樣,如果不認同裡頭的個人觀感,也請以理性的態度說出相反意見,謝謝。
也歡迎各種詢問,如果某行能夠回答的話會盡量回答。
我將寫作進程分成八個部分,以下分項進入說明。
一、覺悟
一部長篇小說(至少八萬字)其實很耗寫作者的腦力與耐力,一般來說是無法在短時間內完成的。
而時間一拉長,寫者本身對文章的衝動與熱情也會不斷地變化,到最後也很有可能連看都不想看一眼。因此,覺悟是我覺得寫作者需要踏出的第一步。
【怎樣的覺悟才有辦法寫長篇小說?】
最理想的當然是有開一篇寫完一篇的覺悟,這說起來容易但做起來一點都不簡單。因為寫作者很容易會因為沒靈感、想不出劇情、對話寫到沒梗、詞窮等等因素罷寫。
所以不是很有毅力也沒碰過寫作的人請先嘗試寫一次三萬字的小說再來考慮要不要寫,不然棄坑也是對自己的心理與夢想有所打擊的。
至今,某行有的覺悟是「不管開了幾個坑每天至少也要打幾個字出來」
這容易嗎?
很難。因為出去玩就會想停筆、想睡覺也會想停筆、沒靈感也會想停筆、要考試交作業也會想停筆──而且也真的停了不少次。
「那麼所以你也根本沒有覺悟嘛!」或許有人會這樣說,但是,如果真的沒有個什麼覺悟的話,我想我現在的完坑數不會是二而是零。
我個人算是有點懶惰的人,但就算再懶惰、一個月再怎麼不寫作,也基本上會有一萬字以上的輸出(雖然不一定是同一部文章)
能確定自己會維持寫東西,就至少有了基本的覺悟了。
【有覺悟就一定不坑文?】
你想太多了。
覺悟只是能夠成功完成文章的第一步,接下來的路很長……並不是有覺悟就一定能走完的。
想不出要寫的東西、寫不出想寫的人事物,那麼還是注定坑。
所以覺悟之後,要說的就是靈感。
二、靈感
不管是哪種文章靈感都是很重要的,而長篇小說的靈感我覺得就是小說的靈魂。
靈感是──你想寫什麼。
這裡的想寫什麼並不是指文體或者是類型,比如說「我想寫網遊」、「我想寫可以讓人大笑的文章」。網遊、好笑的文章等等並不能成為一個小說的靈魂,頂多只能算是個目標或者預定體材而已。
【那麼什麼是靈感?】
我碰過有人寫小說不需要靈感只需要元素,比如說要XX帝國、要漂亮美女、要帥哥、要戰爭、要愛情,然後就把這些元素湊成故事。
基本上我覺得這類的文章寫作者多寫也沒有什麼意義,除非寫者只是純粹想練語句練結構。
不是說那些元素不好,而是寫者容易寫到後面不曉得自己本來是要寫什麼,或者讓別人覺得這個文章很沒營養很沒意義──不過寫者本身通常都不這麼覺得。
【你的靈感是什麼?】
對我來說,我的每一部小說都有我想嘗試的東西,比如一種意境、一種寫法(此寫法並非指人稱)等等
而我的靈感有可能是一句話、一段詞、一幕景、一個意象、或者一種情緒。
以下舉兩個完成的小說當例子,後頭也主要以這兩個例子來做對應與說明,有興趣的可以點個人作品觀看(文章類型下面有提到,請先確定不會被雷再觀看),或者私下要檔(不過請不要拿作他用謝謝)
例一:超甜清水小白現代耽美文「魔王的圈套」
名稱乍看很像狗血愛情劇,而內容也是狗血愛情劇,但實際上他的靈感一點都不狗血(純粹是因為第一次寫長篇不會把握所以便成了這種樣子)
這篇文章一開始的靈感就在小N的那句:「Pendulum,我想死。」
當初是想寫我對於許多人說這句話,以及許多自殺報導的看法。(不用說也可以看得出來,最後明顯跑題,但至少全篇在還沒跑題掉的這一段,是有點靈魂在的)
例二:虐身虐心微黑暗十八禁古代耽美文「若夢千華」
如名,此篇的靈感就是和夢境有關。
入夢、夢醒,人常在夢與現實之間徬徨迷惑,尤其夢到了過去,更會讓人在醒後的剎那感嘆、或者不知身在何處。
所以我開文,想寫一個夢與現實交錯、往昔與今日相雜的氛圍。
以上兩個例子就是所謂的最初的靈感。
一部小說的完成通常不會只有一個靈感,但最初的那個能讓你有想開文的念頭的靈感,就是能夠帶給一個文章靈魂的靈感──如果有確實把它寫出來的話。
三、命題
除非寫者打算在N萬字寫完之後才公布文章(或者沒打算公布),要不然,命題在文章開寫前是一定要的。不過這個命題的順序可以跟後面的角色、大綱相互調換。
小說名可以從「主角名字」、「故事主軸」、「故事發生位置」等等地方下手,雖然如果寫者想亂命一通也不會有人管,但只要持續寫下去,總有一天自己會看不過那個名字而動手改掉(親身經歷)
[img]http://pix.gogobox.com.tw/out.php?i=170203_.jpg[/img]
例一:主角名字
「棲凰」就算是個用主角名字(璃予凰)&故事結局命名的小說名(不過其中還有很多與劇透相關的諧音關係)
「若夢千華」原名「月臨」,也是個用主角名字(溫月)來充數的故事名稱(這也是那個看不過去而改名的例子)
例二:故事主軸
「魔王的圈套」,魔王是相對於小N的小P,而整個故事大綱幾乎是小P誘拐小N所以得名。
例三:故事發生位置
「開拓」,此篇為網遊文,全篇都在網遊裡發生,而該網遊名字名為開拓ONLINE
【副標】
有些文章會有副標題,比如圖檔裡有個文檔「情牽」,他的主文名稱其實是德藍(以故事發生位置命名),副標情牽為此文的上部(附註:下部名為愛殺)
以上例可見,副標的命名其實跟主標沒差多少。
四、大綱
有了起頭的靈感之後,接下來就是要想要用怎樣的故事去說出自己的靈感。
在此建議寫大綱,因為寫長篇小說挺需要「伏筆」來帶動整個故事,讓人期待,而為了不讓扶筆互相牴觸,有個大綱是很能幫助寫作的(不過也會出點小意外,以下說明)
我自己的寫作過程中,有過三個階段的大綱體驗。
第一:超簡短大綱,此大綱的舉例為魔王的圈套。
想死→心靈開導→被誘拐翹課翹家(一翹就是一個月多)→玩樂、情感轉變→被找到帶走並轉學→抗爭重遇→歡樂在一起END
這種大綱看似過程完整其實有很多地方缺漏,比如,沒有把伏筆排進去。
所以後來每次都在想接下來要幹什麼,不然就是寫到一個地方之後發現前面少交代了什麼,所以又跑回去增增減減。
有些人喜歡這樣子的大綱,因為之後萬一有很多心靈感要加也很容易(當然前後文矛盾的狀況也容易出現)
第二:超複雜大綱路線,此大綱的舉例為棲凰
[img]http://pix.gogobox.com.tw/out.php?i=170204_.jpg[/img]
(雖然沒完結但還是可以貼出大綱圖,因為我相信除了我以外沒人看得懂XD)
這部的大綱連伏筆都標進去了,可是因為故事想得太詳盡(連筆下人物會有怎樣對話都有大概想過),所以在想完的時候寫者也瞬間死亡(腦力消耗過度)
也因為想得太詳盡,所以好像真的把故事寫完了一樣,頓時有種「我還要再寫一次啊」的無力感。(因此,此文為大坑。)
不過好處就是除非考慮不周,不然基本上不會有前後矛盾的情況。
第三:一二混合中庸板大綱,此大綱的舉例為開拓的正傳諸神。
經過了前兩個不同的失敗點,某行現在的大綱比較偏這種模式。
大綱線:進入遊戲→探索→交代遊戲設計→組團隊→進行任務→遇到男主角→組隊培養感情→主線任務&陰謀→鏡像對影→情感掙扎→主線任務結束→諸神END
伏筆:OO與……的實際身分
主角身分的真相(必須重複提到主角的失憶狀況)
主線前置任務
無法上下線的因素
……(以下伏筆不贅述)
這種大綱寫作中,我會把想要的伏筆列出來,但是不是安插在簡略大綱線中,而是另外列一張表。有新增伏筆就寫進去(保留收容突如其來靈感的空間),伏筆揭露之後就在後面標記。
而所謂的大綱線也沒有寫得很死,保留了諸如任務類型、如何培養感情等等的寫作思考空間。
我個人最喜歡這種大綱寫法,有一半的條理、一半的文章變化機會。
五、角色與其他設定
角色個性通常在想大綱時就會邊想邊出來,因為為了造成某些劇情效果,就必須要有某些特定的個性。
而我這裡要講的並不是角色如何創造。
初接觸寫作的人所創造的角色,形象通常很單一(比如我的魔王文)
好人,就是徹底的好人,雖然有點小心機但絕對是為了主角好。
壞人,就是徹底的壞人,舉凡阻撓破壞都是他們的錯他們腦袋的問題。
一部小說不是不能有這樣的角色,但如果一部小說裡所有角色都是這種樣子,那麼這部小說將會失色不少。
一個壞人、一個佯裝好人的壞人、一個好人被逼著用善良的面目做壞事當壞人,這三種都是壞人,但是給讀者的感覺絕對不同。
給角色原來的個性上加上幾個相反或不太相似的性格,可以使得角色更有變化度,這就是角色的複雜性。
此種複雜性的舉例可看若夢千華中的「陸塵風」(因為我無法以短短的幾句文章來表現這個角色個性的部分)
當然並不是要寫者將每個角色都寫得複雜得要死,如果一部小說所有的角色都是披著壞人披的好人或者披著好人皮的壞人……那讀者可能會覺得這個寫者是神經病──這種過度追求複雜度的小說太累人了。
至於其他設定,端看寫作者小說需要架構多少。
如果是架空奇幻文,那最好畫出個地圖,列出世界有什麼國家、種族,這個世界有什麼特別地能力或技藝等等項目方便寫作。
然後,和角色組合成一個設定集,方便寫作者隨時補充、查閱(人腦不是萬能,很容易漏忘事情的)
附開拓設定集部分截圖當舉例。(另,個人興趣為架構世界,所以有些內容是自己神經病無聊所以才去寫的,並不是必要內容……)
[img]http://pix.gogobox.com.tw/out.php?i=170205_.jpg[/img]
六、寫作
有大綱、確定角色之後當然就可以開始寫作了,這裡不提標點、排版、人稱,提的是文句、伏筆、步調。
【文句】
長篇小說需要把握的文句是對話和陳述的比例。
全是對話的文章會讓讀者對於寫者筆下的世界缺乏色彩或立體感,而全是敘述的文章則是少了那種人物交流的互動感,容易顯得死氣沉沉。
但怎樣的比例才是好的呢?這見仁見智。
我個人偏數敘述型。大多時候是對話敘述四六分,有時候會偏向敘述,變成對話敘述三七分(此為第一人稱寫作的狀況)。
個人覺得不管是偏重對話還是偏重敘述,頂多三七分就是極限。以長篇小說來說,太偏重對話或太偏重敘述都不是件好事。極端對話類的通常就是掃過去當消遣,極端敘述類的……通常就會直接不看了。
【伏筆】
伏筆能不能不要?
個人覺得不能,一部小說或多或少、或大或小都會有個什麼伏筆──不管寫者自己有沒有意識到。
比如魔王文,中間有一個逛夜市被同學瞄到然後躲避逃跑的段落,這就是伏筆。
「這不是純粹為了讓甜到死的故事有點緊張嗎?」
是,沒錯,不過這同樣也是個很小很小的伏筆,為了之後同學及父母想法和眼光所埋的伏筆。
「那麼伏筆的功用是?」
伏筆的功用是吸引人對故事不斷地感到興趣,讓人想知道答案而一直追著寫者的故事不放。同時,也是為了創造高潮而存在。
舉若夢千華當例子,從一開始陸塵風就表明了要對溫月不利,但原因始終在關鍵時刻跳過不提,這就讓人感覺好奇而想繼續閱讀。然後中間經過了一連串事件,直到最後揭露,原因寫得夠深刻,所以就容易感動別人。(此例可尋實際文章求證)
而若夢這個故事的伏筆十分地多,多到若夢完結時都還沒全部揭出來,因為要全揭完大概要再寫個十六萬字以上。
為何不寫?
這又回到了覺悟的問題,我當時並沒有覺悟能再撐過十六萬字,所以就把那些跟故事關係並不是絕對密切的大小伏筆給切掉,等到之後有覺悟時再寫成數篇外傳。
「所以,多少伏筆對於一篇長篇小說才算夠呢?」
在談這個問題前,我先說說伏筆類型。
伏筆我只分成公開、隱藏兩種,不把表達方式列入細分。公開的伏筆就是讀者一看就知道這裡一定有問題;而隱藏的伏筆則是直到寫者揭露,讀者才恍然大悟原來那個地方是伏筆,或者寫者揭露之後,讀者仍然不知道那是伏筆,直到寫者說了出來,讀者才若有似無地覺得好像是這麼回事。
回到原來的問題,一個長篇小說我覺得至少要有一個公開的大伏筆。這個伏筆要能撐到寫到快結束時才揭露,要不然,就得多準備一些公開的伏筆,在上一個伏筆結束前丟出來,讓讀者一直對文章有疑問。
至於隱藏的伏筆,通常都是些小伏筆,用來陪襯大伏筆,或者把大伏筆托得更明顯,這類型的伏筆想加多少都隨意,只要寫者有本事不要讓伏筆互相衝突就好。
「伏筆不小心寫太多,不會有問題嗎?」
當然會有。
某行本人就是個伏筆埋得太超過的寫者,而且雖然知道太超過可是無力嚇阻自己。
所以以下會提到步調的問題,步調和伏筆間是可以有些連繫的。
【步調】
我以八萬字小說,一個貫穿整個故事的主伏筆為例子。
通常來說,前面一萬字多少都會介紹人物、故事背景(當然這一萬字以後也有可能再出現其他角色需要介紹),這個階段能不能埋伏筆呢?能,不過建議埋隱藏性襯托主伏筆用的小伏筆,因為某行覺得一開始就把主軸給丟出來實在是太急躁了。
一萬字以後就可以慢慢把主伏筆給丟出來,但這不是叫人直接丟,而是可以用一萬字到兩萬字去鋪陳這個主伏筆,期間也可以丟些小伏筆出來寫些插曲。
接著,寫者就可以開始解伏筆了,不過也不是馬上解,而是用各種情節、隱藏伏筆、閒話去慢慢解伏筆,而且不能解完。這一段大概可以寫到六萬到七萬左右,端看寫者最後想用多少字數來完全解開伏筆和做個結束。
個人建議,這個解伏筆和做結束的段落最好要有一萬五千字,不然很容易讓小說的結尾顯得潦草、輕率。
七、求評
此項和後頭的後記項並無先後分別。
某行認為文章完結時求評是很重要的一點。注意,是文章完結的時候求評(將進完結時也行)
常常有很多人在文章三、四萬字時就請人幫評,但這個時候的文章通常處於埋伏筆或敘述情結的狀態,在這種狀態下,結構的完整性、文章的情緒張力都不是十分地完整,評者很難評出寫者想看的東西──除非求評者只想要評文者抓錯字抓語句不通順處。
基本上在評者很認真地評結構後,寫者丟出一句這在之後會寫到……那會讓評者心生不滿,畢竟人家評得很認真。(人人有新手期,某行也幹過這種事)
所以,請盡量在文章要寫完時再求評。
【為什麼要求評?我自己知道缺點啦。】
基本上,自己看出的缺點跟別人看出來的不一定會一樣,求評的目的就是為了知道別人看你的文章時,看到了什麼他們覺得不好的地方。
有些人怕評,是怕別人將自己的文章評得一無是處,導致心靈受創再也不敢寫文。
不過……評文者都很有人性的。
寫者求評時多加一句「麻煩不要太狠」或者「批評後麻煩告知優點」,理論上來說評文者都不會狠心地拒絕的(笑)
八、後記
寫完一篇文章,某行也建議寫者寫一篇文章的後記。
這個後記,不是隨便拉賽一下,而是確實地寫出「這部小說的歷程」、「在寫作時遇到的困難」、「當初寫這篇小說前的想法以及後來實際寫之後的異同」、「你覺得有沒有寫出你本來的靈感」、「自己對哪些部份感覺差勁或不滿意」等等的內容
邊寫,就會發現自己的不足之處,這就是自己下一部小說會主動注意的地方。
另外,過了很久之後(半年以上)可以再重看一次文章,然後再寫一篇後記。
這次的後記,就真的是看完文章之後順手寫下閱讀心得。如果說第一次的後記是純寫作者的角度寫的,這第二次的後記就是半作者半讀者的閱讀記錄。(兩次的對照只能在網誌看到,冒天沒放第二篇後記)
如果寫出來的感覺有羞恥。恭喜,你應該有所進步,不然是感覺不到恥在哪的。
如果寫出來的感覺有欣慰。恭喜,你體會到與當初寫作時不同的感覺,你應該多多少少有多肯定了自己一下子。
如果寫出來的感覺有正向的震驚。恭喜,你的程度比你自己以為的還要好,不然你不會被過去所寫的文章嚇到。
不過如果寫出來的感覺是純然的批評。那麼你該多努力點了,並且,想辦法找到一個你能肯定的地方來鼓勵自己,免得自己被自己擊沉……
以上,個人寫作進程分享完畢,感謝閱讀,希望這其中會有幫得上各位寫作者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