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我們飛——評劉克襄《永遠的信天翁》
《永遠的信天翁》的故事是主角觀察、認識、接近短尾信天翁(下稱信天翁)的過程,最後藉著在海島使用滑翔傘飛行,在強大的風下以最接近信天翁的飛行認識牠,盼望信天翁未來會回到台灣的海島上繁殖。我喜愛鳥類,讀畢本書後非常感動。除了感受到作者對信天翁的熱情和愛護,更是讓我重新反思人與動物的關係。
一般動物文學都以動物視角出發。不論是第一人稱還是第三人稱,作者都嘗試代入動物去猜測牠們的內心,把牠們擬人化,作出人性化的舉動,以人類的思維詮譯動物行為的意義。《永遠的信天翁》中,主角與信天翁由始至終都保持著距離,信天翁行為的動機一切都是猜測,主角也明確地說出這是他們以經驗推測的,沒有人能知道牠們的內心真正想的是什麼;故事中的研究員為不同個體的信天翁改了名字,又以「人性化」的詞去形容某些信天翁的特殊行動,例如說喜歡到處跑的幼鳥是「頑皮的」。作者很清楚這都是他們的感覺罷了,幼鳥「頑皮」的背後帶著什麼動機,人類不可能知道。生而為人,主角卻不放棄理解信天翁,到信天翁的繁殖地視察,以滑翔傘飛行來體會信天翁的飛翔——海風是信天翁最親密的朋友,飛翔是信天翁一生中最重要的課題,空中的氣流,飛行的難處,唯有飛上天才明白。以己度動物不正是種傲慢麼。退回以人的身份去理解動物,才是最尊重牠們的做法。「我們以為有了翅膀,就能任意高飛,其實不然。」人對於飛鳥總抱有憧憬,我曾以為只要有翅膀就可以自由自在不受限制地飛,但是有翅膀的鳥其實處處受限,能飛的路徑幾乎是固定的,就像麻雀不可以飛到大海,信天翁也不會飛到內陸,牠們的生存範圍同樣小;飛行不自由,也不愜意,更不簡單,氣流隨時帶來危險,是退是進都得仰賴氣流。拋開對鳥的幻想,拉開距離,才能看出人類跟鳥,跟動物的相似。
全書就是以觀察和推測下構成的。有理性的信天翁知識,也有感性的看待——甚至說是極度浪漫化。作為小說,本書的情節可謂平淡如水,似看日記多於小說,它的高低起伏在於主角的心與信天翁漸漸「合而為一」;第四章是本書略帶懸疑感的一章,主角得到多年前在鳥島觀察的幼鳥大腳的腳環,腳環出現在台灣的彭佳嶼,意味牠死於此島。於是主角便調查牠為何會出現在多年沒有信天翁紀錄的彭佳嶼,發現到達彭佳嶼前,大腳曾到赤道海域,該處無風及極難飛行,未曾有信天翁飛去過;但是讀者不難猜測出,這是大腳的冒險,因為第三章的滑翔傘飛行教練同樣因冒險而喪命,差別在於大腳是勝過難處到達彭佳嶼才死去,而主角最終的猜想亦是如此,因而懸疑感就打了折扣了。本書非常主觀,若不能代入主角的心境或會覺得過於浮誇,這是本書的缺點,同時也是優點。美感是主觀的,文學若沒有主觀情緒又如何感染人呢。如同主角所言:「長期的科學研究訓練,終究無法壓抑一個執著於某種動物研究的學者,產生一種超越科學認知的感情……若沒有些許浪漫的特質支撐,怎能長期忍受吃力繁瑣的野外工作」,研究員單靠理智是沒可能克服考察的辛勞,他們必定帶著無比的熱愛前往信天翁繁殖地,他們必然是主觀地視察的。只有感性的想像,終究是幻想;只有理性的分析,終究是推理。有情感地猜測,附以科學的數據、研究,理性與感性結合,才是理解動物的一大步。帶著距離,也帶著主觀,彷彿母親遠遠看著孩子成長般,那便足夠了。
202Please respect copyright.PENANAGFb7LdfRhj
202Please respect copyright.PENANAnGmSzal1W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