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實在的,做為一個高中生,人生中好像逃不掉補習這個關卡,什麼不好都可以用補習來增強,簡直十全大補湯還補,這鬼東西又不是小說裡的靈丹妙藥,卻吹得比上古神器還神。
對於補習,我本人採中立態度,或許你們會覺得我是個怪人,我喜歡學習帶來的樂趣,換句話說,我是個喜歡學習的人,雖然稱不上認真學習,不過我對於學習抱著一定程度上的熱誠。繞回補習的話題上,我覺得補習並不是不一件令人牴觸的事,或許在某種程度上,補習產業是東亞近乎病態的教育體制的縮影,就算在大環境已經趨近多元,政府也積極推動多元發展,但在某種程度上成績=未來這個等式依舊存在,好的大學,好的工作,好的人生,這三點在觀念上從都是從同一個起點發起,這個起點名為成績,名為刻苦學習。
我相信每個人對於補習的看法不一,那麼,補習的初衷是什麼?綜觀歷史,中國補習的歷史大概可以追溯到唐朝時的書院,相較於官辦的官學,提供學生學習的另一個地方,招聘各方大儒講學,很有趣吧,補習的歷史竟然已經延續了將近一千三百年,這究竟是祖先們太勤學?還是時局所致。
我們從社會結構看起吧,古代的社會結構注定了平民一輩子只能是平民,除了極少數逆天改命的天選之子之外,生下來的地位注定貫穿一生,無論是漢朝的查舉,還是魏晉的九品官人法,都難逃世族的掌控,這件事一路到了隋朝時才漸漸改變,做出改變的根源正是那個改變同時荼毒了中國文人的制度---科舉。
在讀書人可以憑藉著讀書鯉魚躍龍門,一口氣逆轉社會階級的狀況下,便出現了那個經典的現象:「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是啊,在世間成百上千的行業中,能從平民一舉成為貴族的方式,最容易得好像就只有讀書了,在科舉制度趨近成熟的唐朝,民間文人從原本只能寫寫山光水色,連養活自己都難的職業,成為了登上天梯最近的道路,這也難怪書院會因應而生,想著登上天梯之人如此之多,自己讀心中總感覺不踏實,聽聽過來人的建議總不錯,更何況台上站的都是有頭有臉的大人物,說的每一句話都是可被奉為圭臬。每一個人聽學繳個幾兩銀錠,書院也該賺得盆滿缽滿。
科舉造就的風氣,一路風行到了現在,若是經不住考驗的理論,根本經不住上千年的考驗,這一千三百年來,用學識翻身的人比比皆是。但是對於大多數人而言呢?看看那本儒林外史的譏諷,寫滿了科考的不公,看看那名流千古的楓橋夜泊,寫滿了一個努力讀書人落榜的無奈。或許每個人都付出了差不多的努力。但並不是每個人都會受到上天眷顧,春風得意馬蹄疾的人不佔多數,哀嘆不才明主棄的人不在少數。
在這裡我們或許可以用邏輯謬誤中的倖存者偏差來說明這件事,我們看見的只有考試光鮮亮麗的一面,卻從來不考慮那些被葬送在考場的人才,偶爾把視角看遠一點吧,人們或許需要錢,需要榮譽,需要適當的吹捧才能快活,但無論如何,將生活品質拋棄的學習不可能是好的學習,就像是人不可能因為追求繁花而放棄稻禾一樣,華麗不過是外表,生活是最重要的。83Please respect copyright.PENANA13lSIYmuTv
說回補習,學習的原意是好的,但過度的學習猶如病態,對於大量補習帶來的精神壓力,或是大量的參考書帶來的時間壓力,或許我們都該適當地拋開它們,偶爾看看天空放鬆一下吧,當你望向天空時,那蔚藍的遼闊,會使你頓時放鬆下來的。
ns 15.158.61.20da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