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我們都曾受過傷 才能成為彼此的太陽
平凡的一家人阿文(陳以文飾)和琴姐(柯淑勤飾)育有兩個兒子,叛逆的小兒子阿和(巫建和飾)與好友菜頭(劉冠廷飾)砍傷人進了少年輔育院,但阿和的女友小玉(吳岱凌飾)卻帶著身孕來家裡…琴姐不顧阿文反對,將小玉留下來照顧。此時,被砍傷者家屬也來找阿文求取鉅額賠償,阿文受不了總是帶來麻煩的小兒子,將所有希望都寄託在資優生大兒子阿豪(許光漢飾)身上,卻不知道溫暖善良的阿豪心中也藏著不為人知的秘密…。
短感想:
我其實覺得這個電影的主角應該叫蒟蒻才對,這樣就剛好可以湊成關東煮三兄弟:蒟蒻,黑輪,菜頭。
有沒有!真的我覺得主角的名字錯了,不然起碼也要叫豆腐。
不知道是不是我比較沒有藝術天份。我個人不覺得這個電影算是「好看」的。在表現題材之前,我覺得電影基本應該做到的是敘事順暢。不過這個電影給我真實的感受是節奏有點慢,有些橋段、影像好像可有可無。甚至有一些畫面出來會讓我不明白為什麼要這樣拍攝。
撇除這些問題,我認為電影的核心立意是良善且值得討論的。如果只看大綱其實是一個不錯的故事。不過應該還是我個人的文化水平比較有問題,我其實沒有抓到標題:陽光普照,究竟是什麼意思,在影片中又表達出了什麼樣的內涵。我覺得這應該是我的素養不夠所致。
所以下面我會講一下我觀影的感受,僅代表我個人,可能有爆雷,慎入。
我看電影最值觀的感受就是電影前兩個小時的節奏非常慢。而且並不是基於什麼理由的慢,就是演員在對話之間的間隔都比較久,也不知道為什麼要隔這麼久,看演員的表現也並不向是因為人物之間在思考所以對話的節奏變慢,就只是慢而已。
而且演員說的台詞感覺都並不像是正常人對話會使用的話。雖然也並不是說台詞都應該要符合現實,但是要寫脫離日常對話感的台詞,就要寫得有出彩之處,不說要到畫龍點睛這種程度,但起碼必須是對戲劇有加分作用的吧。然而這部戲裡面很多台詞都讓人很出戲,追究台詞出戲除了是本身不口語以外,還有的是就是這片子裡面的人設機乎都立不起來。
立不起來的人設,講著不日常的台詞,當然會讓人出戲。
如果要簡單的梳理一下這個故事,就是一個大兒子太優秀逼瘋小兒子,然後父母沒有善盡照顧義務的故事。
但是我覺得在電影進行中有很多意味不明且可以刪節的畫面跟橋段。比如說作為阿和的女友的小玉真的有必須存在的價值嗎?我實在看不出來她的存在到底對劇情起了什麼幫助,而且更像是一個背景板,需要的時候就跟著角色一起出場,幾乎沒有自己的聲音,唯一讓觀眾記住她的話只有:她想把孩子生下來。
問題是為什麼?一個年輕的女生為什麼寧願輟學,寧願離開自己舒適的生活圈,也要把孩子生下來,加入男生的家庭?在劇情中根本沒有對這一段作解釋。
我們勉強去猜也只能說:女孩很愛阿和。但是我還是那句,為什麼?
電影既沒有展現阿和值得人愛的地方,也沒有展現作為親家的父母和善的地方。甚至連女方的監護人阿姨在帶著女孩來興師問罪的時候,也僅僅只是「口頭」上說說,然後什麼行動都沒有採取。
說好的上法院呢?沒有上法院還把小孩直接丟給男方家人了?我實在無法理解這個阿姨的心境轉折。我也無法理解女孩到底為什麼,一定必須到男方家裡待產。
而且回過頭來說。女方懷孕對劇情的幫助是什麼?令阿和向上嗎?可是就劇情看來阿和第一次聽到女友懷孕的反應是發怒,並沒有看出向上的轉變。真正轉變的是在哥哥死後,因為長期照射著他的「太陽」消失了,他有了陰影,於是他康復了。
這樣的轉折更符合題目也更符合人物的設定。那女友存在的意義是什麼?我真的無法找到這個戲劇中女友必須存在的意義。或者說如果以陽光與陰影的題旨來聯想,女友的陰影是什麼呢?
如果把女孩的角色去掉,事實上故事會有更多時間去處理他們兄弟的問題,也會讓陽光下曬死的少年這個主旨更加突出。
除掉女友這個角色,這部戲裡面主角一家人並沒有給留下好的印象。我不知道這是不是導演希望得到的效果,不過整部戲裡面我尤其討厭身為教練的父親,其次是母親,再來就是阿和。
我個人相對可以同理的反而是反派菜頭。當然我的審美奇怪也不是一兩天了,但是我還是想記錄一下為什麼主要角色群令我這麼反感。
陽光普照這個題目看似是一個溫馨溫暖的故事,但是看到最後我卻覺得這是一個非常陰暗且自私的故事,這也是我後來無法理解題目的原因。
我們也許可以用眾生相去解釋主角群這種不討喜的行為,也可以用陽光普照之處的眾生,他們平凡的生活日常去解釋題目。但是我就是無法說服自己,去接受這樣一個故事。
首先是主角的父親不斷強調自己只有「一個」兒子這件事情。他擅自將學習能力或者說是表現較為不好的老二排除在自己的兒子外,每次對話都對妻子說「你兒子」。這樣的父親得到什麼結果了?
沒有。他在戲劇中並沒有為自己的行為付出責任或者補償。勉強要說就是他因為阿和花了四十萬。但是他的行為是四十萬就可以抵銷的嗎?
這位父親的醒悟是什麼?他真心體認到自己多年來只將表現好的大兒子當作是兒子的行為是錯誤的了嗎?沒有。
這位父親真正改正態度的原因是大兒子死了。也就是那個在他眼中耀眼的太陽沒有了,於是他只好讓只剩下的另一位兒子成為太陽。
就好像他從來沒有關心過大兒子到底有沒有不滿或者悲傷,他一心想著大兒子會考上醫學院。最後這位父親在處理二兒子的事情時,採用的就是把威脅他兒子的菜頭撞死。同樣沒有跟自己兒子討論過。
這個角色不要說成長了,到了結尾還墮落了。從一開始的雖然不擅長溝通,但起碼是「法律保護的好人」,墮落成一個殺人犯。
而核心應該改變的問題,卻沒有改變。當然也並不是說所有的故事都必須改變,都必須要有一個意義與結果。
但是我只能說我無法苟同這個角色。父親這個角色從開始就是一個自私的人,他無視於菜頭是因為想幫自己的兒子出氣而坐牢,也無視於自己不平等的待遇造成二兒子走錯路,面對走錯的兒子直接以不承認作為處理,所有的一切都是以他自己作為出發點,所以他的自我認知是一個受法律保護的「好人」。
這樣的角色在最後卻大放厥詞的說著自己感動自己的話,說著他為了二兒子做了多少,是他的保母,還為他殺人,最後竟然還贏得了妻子的眼淚。
我確實無法苟同,只覺得噁心跟尷尬。
做為跟父親對手戲很多的妻子。我其實也無法感受到他對兒子或者是對丈夫的關心。要說他對阿和很關心嗎?確實他請求法官從寬發落,但是真正面對兒子使別人未婚懷孕這件事情,她卻沒有告知兒子,甚至自作主張幫兒子接來了女朋友。(這邊的敘事我覺得很奇怪,母親從頭到尾沒有跟兒子確認過,又怎麼能知道這個前來投奔的女友確實懷的是兒子的孩子呢?)
整個電影中二兒子阿和好像是沒有聲音的。沒有人去詢問過他的意見。他要不要有小孩,他願不願意照顧這個小孩,不重要。反正母親幫她處理好了。
丈夫對這個小女朋友明顯不喜歡,跟妻子反映。不重要,反正最後人還是接到家裡來住。
電影中的母親從來沒有聽過任何的講話。頂多只有在最後面對丈夫告白的時候聲淚俱下地打他。但是作為旁觀者我實在不明白她究竟在哭什麼?是哭自己命運坎坷兒子是罪犯先生也是嗎?還是心疼她先生不擅表達暗自做了這麼多事情?但是她無法同理正是父親多年來對二兒子的貶抑,造成了這樣的結果嗎?在那個當下她除了因為兒子教不好被歸類為自己的責任,因而反駁外,她有任何想幫自己兒子說話的心態嗎?說真的我感覺不出來。
就連大兒子跳樓死了之後,這個角色也沒有顯現出她的確對自己先前的教養方式反省,或者去追查大兒子的死因。沒有。我只看到她哭著說那不是她兒子。電影中並沒有呈現出足夠多的資訊量與情感,讓我真正同理到這四人是一家人,有血緣關係的家人,而不是只是被強迫住在一個屋簷下的人。
而面對一個月不回家的老公,這個妻子也沒有在電影中表現出作為。就是放任。
簡單的說這個角色不太動作,很少憑著自己的意志在行動,大多數是事情找到她了,她接受。
我不知道這是一種反應傳統女性的側寫嗎?但是傳統女性逆來順受,卻又對丈夫不聞不問?甚至根本不聽任何人的意見?
最後妻子聽到丈夫的告白,同樣沒有任何反應。她沒有指責丈夫,也沒有叫她去自首。她就是哭泣,我無法理解這個角色哭泣的理由是什麼。
從她的行動軌跡看起來,也並不是這麼在乎其他家人的想法,她只是做她自己想做且認為正確的事情。與丈夫其實相去不遠。
真的不是一家人不進一家門。
再來就是本劇主角阿和。這個人物我能夠同理的就只到因為哥哥太過耀眼於是他走了一條不一樣的路。
但是對我來說這個角色同樣沒有靠自己的力量做任何事情。也是一個隨波逐流的角色。可以說如果不是劇情這樣安排,這個角色也許根本不會好轉。或者是說,這個角色真的有好轉嗎?我不認為。
這個角色的大轉折是哥哥死去後,但是造成這個轉折的原因是他自身的力量嗎?不是。是因為比較物哥哥死了,家裡不得不「只有」他一個孩子。於是他順利成章的解決了困擾的問題,也成為了唯一的孩子。
然後他遇到了菜頭找麻煩,他自己做了什麼?沒有。他就是屈服在菜頭之下而已,而爸爸弄髒了自己的手去替他解決問題。
面對曾經幫他教訓霸凌自己的人的菜頭,他的態度是什麼?他認為自己並不虧欠他,一切都是因為菜頭自己做了多餘的事情。
的確站在阿和的主觀立場是這樣,問題是真的如他所說的,阿和半點責任都沒有嗎?在我看來這也只是另一個自私的人而已。
甚至最後這個角色他走出了哥哥的陰影,呼應了從前母親載他的那段記憶,然而他是用什麼手段?偷腳踏車。他用著犯罪的行為去圓滿他們的記憶,去製造所謂的陽光普照的狀態。
他母親也一如既往地沒有阻止。他母親就如前面所說的,幾乎不做任何會影響劇情走向的動作。
然後還是說說比較喜歡的角色菜頭。
這個角色是本劇中我覺得唯一真的人設有塑造出來的。從他的說話神態到台詞,我覺得確實是能夠構築出一個:覺得自己被朋友背叛,出獄之後跑來找麻煩的不良少年。
我覺得這個角色可以榮登本劇最衰,沒有之一。他就是那群自私的主角群想要發光之下的犧牲品。
明明本來不是自已被欺負,被好友拜託去出頭,然後又被好友將責任都推給自己,坐牢出來之後想要小小的報復一下,然後再度被這家人撞死。
菜頭從頭到尾就是被這家人捲入事件啊,最後還被撞死。是不是所謂的罪有因得?他犯了什麼罪?就因為砍斷別人的手,入監服刑了四年,出來不改過就必須死嗎?劇情中每一個主演群都找到了相應的轉機去行動,就只有菜頭,他沒有任何可以改變的契機。
這樣的布局,菜頭真的有壞到應該在劇情中死去嗎?在這個劇情中,我唯一覺得有在活動,真正是以自己意志活動的,就只有菜頭了。
然而他最後卻死了。死在主角父親冠冕堂皇的理由裡。彷彿世界上只有主角一家人的生活應該被保障,那些因為他們而經歷苦難的人們都不值一提。
我只能說,也許導演是想要藉此劇情諷刺些什麼。但是看完兩小時半的影片,我真的無法接受這種結局。分不清楚究竟電影想傳達告訴觀眾的,究竟是人皆自私,自私合理。還是希望人們反思自己的不足,給予其他人寬容。
我相信是後者。但劇情真的無法令我體會到。
ns 15.158.61.12da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