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還關注性別不公義問題嗎?
長期以來,中大都是女多男少,除了工程和理科之外,大部份學系例如工商管理、醫療、護理、教育、幼兒教育、新聞、酒店管理、社會科學、文科、語文等等都有女多男少現象。根據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UGC)統計資料,2019/2020年度,中大女學生有10879人,男學生有9585人,單單一個年度,女學生人數已比男學生多出1294個,女多男少現象普遍及橫向地出現在各學系當中。
另外,在中大的七個教學領域當中,有五個領域的教務職員都是女多男少,分別是(1)文科和人文科學科、(2)社會科學科、(3)商科和管理科、(4)醫科、牙科和護理科、(5)敎育科;教務職員男多女少的領域只有(6)工程科和科技科,以及(7)理學科總共兩個。可見女多男少現象不單止於學生之間普遍存在,而且在整體中大的不同學科部門之中,縱向地寄生在不同崗位(由職員到學生)的中大成員當中。
當香港社會輿論、媒體報章、學者、KOL、Deep State Manipulators不斷聲張工程和理科這兩個領域裡是男多女少時,又有沒有公平地在公眾面前用相應力度和份量,交代原來還有五個領域的教務職員和學生都是女多男少?亦有沒有用相應力度和份量向中大爭取和呼籲公眾關注要在這五個領域裡取錄更多男學生,及聘用更多男性教務職員?
中文大學在文明的2020年,竟然還墨守依附這種偏袒女性的政治正確,忽略那一大塊還未揭開繡花布現於人前的醜陋真相。在銀幕上展現女性受壓迫的悽楚可憐影像,卻沒有把100%的影像投放於公眾面前,蒙在鼓裡的公眾永遠不會發現那新聞影像的真相卻顯示著那舉刀者卻其實是受壓迫而要逃跑的人。公義能否長存要依賴我們對真相的執著追求。322Please respect copyright.PENANA6i4kiQFiRE
性別不公義和女多男少現象佔據了中大,同時亦佔據了香港大部份的公立大學。這些依賴公帑資助營運的教育機構在2020年仍未面對現實:兼顧文明年代社會對性別公義的追求,著重性別平衡和男女教育機會同等。長期安於如此不平衡的女多男少現象,壓抑/忽略男性,造成對男學生的「Glass Wall」(相應於女性受壓的Glass Ceiling ),窒礙香港男性得到高等教育和獲得工作的性別平等權利。
而你,肯定忘了去問:為甚麼一些聲稱爭取兩性平等的婦女團體在這個時候不去幫助弱勢性別(即男性)爭取50%男性學額,以保障男學生跟女學生擁有一樣均等接受高等教育的權利呢?
「係你哋男學生自己廢啫。」那喜愛扮正義內裡卻想打壓男性的女士輕薄地叫著。
網上輿論,街坊相聚閒談,一提起大學女多男少,那些婦人和少女滿口盡是「男學生懶囉!」,「男仔唔夠勤力!」,「男仔好心畀啲心機啦!」……那些姣柔滿滿矜矜語調錯落在空氣之中,甚至連光纖電纜都佈滿她們足跡,無窮無盡地散發著責怪男性的氣息。男性的生理和心理特質竟然可以完全忽視,由男性荷爾蒙、生理結構,到因蒙受幼稚園、小學、中學和母親等等主要是女性對男孩的養育Training和「性別期望投射式教育」所致的生理和心理特質,男性特質形成以至其產生多年來的男性普遍性學習和考試表現,顯然無法單靠講一句「男性不努力罷」這般卸責和冷薄無情無理所能一下子概括掉。而這些性別差異表現若已長期未能改善,社會更應有保障措施以救助男孩,確保男性與女性得到同等的接受高等教育機會和工作機會。
正如生活於文明年代,你我不會責怪說「很多女性上廁所都需要很長時間很麻煩」,「女性化妝矯揉造作很煩厭」,「女性總為身邊人帶來麻煩累事」,「女性很情緒化只會拖累公司」,「女性很情緒化所以不適合駕車」,而是運用資源建設不同設施及推出各種政策,以解決女性生理、心理上所產生的問題。當大家談論女性的時候,潛意識就會多了一大份尊重,會運用推力,推出及達成對女性的保障,卻為甚麼壓根兒就要對男性懷抱著極大的嫌棄態度?
一些婦女團體已經玩弄了公平概念很多年,把與公平相關的概念任意拋出來,力求砌成女性話事的雙重標準效果。例如按照現時被定義出來的公平概念,並未包含「結果均等」這個概念,亦即若果某一件事男女有分別,而這只是一種自由競爭之下的結果,就不屬於一種不公平,但問題核心就在於女性可以任意演繹和轉換公平定義,把「職場升遷」這種本身是自己自由選擇投放努力之多寡所至的「結果」,指鹿為馬說成一種「機會平等」問題,從而把「女性在職場無法升遷至高層」解讀成違反機會平等,是不公平,職場上的高層要男女數目相若才算公平,才算消除對女性的歧見。可是,在另一方面,現今年代的社會公認大專學歷為最基本入場卷,這幫婦團士兵卻雙重標準地否認接受高等教育是一種「機會平等」,堅稱這只是一種「結果」—是男學生不夠女學生努力而自招惡果(無法升讀大學),所以這不是不公平。這種荒謬的雙重標準式演繹權力揭起了香港男性永遠要成為原罪和受貶抑的帷幕。
男女接受高等教育的機會,明顯直接影響社會人才的性別產出量和社會結構穩定性,既然婦團人士反對這種說法,認為要自由競爭,只看成績,於是可以毀滅掉當年保障男學生升中的公義措施,卻為甚麼說到職場的時候,突然又自打嘴巴,不認為為了確保質素,所以只能按工作表現選拔公司人才了?突然轉口,說在職場選拔上要考慮男女數目平等,「打破職場Glass Ceiling!」,「主動提拔更多女性至高層!」,她們究竟還要不要邏輯?何況「受高等教育」比起「職場晉升」,前者顯然還在人生旅程的早階段,更為基本需要,更涉平等機會需求問題,而後者顯然是一種人生旅程中近乎最後的成果。謎底終於揭曉,你們都可以看到,原來那些婦女團體一直以來,是想直接爭取人生裡最後和最重要的豐盛成果,在職場上優先獲得升遷至高層的機會,獲得那讓人興奮的薪金待遇。口頭上以打破so-called Glass Ceiling為號召,宣傳這種「我是女性,我應先於男性獲得晉升考慮,因為歷史上對女性的壓迫實在太多了,所以現代男性讓路吧」的意識形態,坐食山崩,直接跳過跟男性公平競爭,直接坐直昇機享用那全人類一直以來至死努力爭取的職場晉升和加薪機會(直接的奪取財富權力;然而受高等教育只是增加人生技能和間接地提高獲得工作的機會)。司馬昭之心,路人皆見,是人是鬼,大家分得清清楚楚。
現今香港女性可以運用雙重標準挨風緝縫,到處穿鑿,任意脫離邏輯,任意演繹何為公平何為不公平,而男性永遠不可以運用女性賴以成功爭取女性權益的同等方式作出同等行動,竟要受制於理性的綁架(只對男性規綁),爭取基本權益也處處受阻。男性作出任何行為和言論,以反抗打壓、爭取權益和宣洩不滿,全部首先須要經歷「男性內鬥」,要遭那些久久渴望在女主人面前展現出風度然後獲取娘娘玉肌和把聲勁溫柔的賞賜的狗公so-called「理性考核」—「你個研究sample size幾大呀?」,「source呢?」,「你自己9嗡就係呀?」,「做男人講嘢理性啲啦,唔好影衰男性。」etc.。而重點是,這些狗公對正義男性吠出種種猴姣質詢,卻不會在對著女性的時候使用,當女性作出任何行為和言論,以反抗打壓、爭取權益和宣洩不滿時,狗公是不會按同等力度理性考核她們。久而久之,Applied on 女性利益發展的Resistive Force便會極大地減少,相反,Applied on 男性利益發展的Resistive Force便極大地增加,整個優待女性、打壓男性的環迴立體社會便澆鑄成形,貶抑男性成為不爭事實。最後,女性爭取甚麼都可以,都可以;男性爭取甚麼都要獲告知「收聲啦,自我反省啦。」
你們男性只可以乖乖地跪著,吃那安份的狗飯,而女性當然可以吃自助餐,自由自在的,喜歡吃甚麼就夾甚麼搯甚麼,每碗湯都要舔盡,湯熱燙傷嘴兒是這可惡的湯的問題。還有,始終女性較「蝕底」(吃虧),當然天經地義要由男性結帳。
只要社會還是深深植根一種「始終要讓女性一步」的潛規則,在社會運作上的任何一個大小部份,便會產生極大的差別待遇,在整個人生Package之中,嚴重偏袒女性,成為性別不公義。因為「始終要讓給女性」雖看似一種小小推力,事實上卻可以把整個社會運作推至和導至一種影響極大的優待女性文化甚至制度規範,變成每當有男女爭議的時候,所有制度、政策和社會文化最後也要「Opt-women」,自動優先考慮女性的需要,產出類似最初的「保護婦孺條例」這類明顯忽略男性獨有苦難和救助需要的法律規範,甚至近年Me Too運動當中滲入「Trust Women」這類道德標準改造,毀害了法治只Trust Evidence的公義制度和文化。任何時候,要先幫女性。
「幾時都係幫咗女仔先啦,你哋男仔嗰part你哋男仔自己搞掂啦。」322Please respect copyright.PENANA4ZXbvbJFul
夜店裡,盪著一杯whisky glass,已取得了男性選票支持的女性組織成員頓在一隅,翹著腳,白了一眼吐出這句真情心切之話。
酒在杯內洄洄蕩蕩。
「做男人就畀啲風度,唔好同女人計較,自己搞掂自己事啦幫咩幫?」補充道。322Please respect copyright.PENANAWPWadU2ZDa
Singleton Whisky的醇香飄揚而來,卻未能掩蓋這女士氤氳濃鬱鬱的口氣。
想當初落後愚昧的父權文化造就了刻薄女性的社會環境,叫女性溫柔體貼賢良淑德是天經地義,不能符合這expectation便是女性自身問題,而不是社會文化和制度的問題。年輪番幾轉來到2020,香港文化卻竟然昇華至父權2.0,從以前一面極端飛到另一面極端:社會要賦予男性必須符合「既不可以跟女性平等地計較,要禮讓女性展現gentleman,又要發奮努力在一個偏重文科、表達、communication技能的公開考試之中跟女性競爭並突圍考入大學」這般期望,不符合這expectation便是男性自己廢和不值得幫助。同一時間另一邊廂香港女性團結一致地批評Glass Ceiling令自己無法在職場上晉升至高層卻又絕不承認是因為女性自己廢。既然極力標籤男性考不進大學是男性自己無能,那麼又何以有否認是因為自己無能而晉升不到職場高位這樣的傲慢?
那女士換翹另一隻腳,終於輕挑地提出,偉大母親要懷胎養子所以肯定是孩子負累了偉大母親,掠走她們寶貴的時間,令她們無法晉升至最高層,挖取舔啜不到大公司董事薪金待遇那種興奮大慾。這偏見就正正是女性極致地忽略男性在一生人之中,由孩提、讀書、工作、社交,到拍拖、結婚、婚後生活,男性都要充當主動和資金提供者的角色。所有相處、交往上的主動性,情調,幽默,還有Muscle為妳作任何體力侍奉和維修工作,保護妳為妳提供安全感,妳情緒翻波時要留在妳身旁給妳打,絞盡腦汁哄妳開心,天經地義負責結婚禮金和供樓買車……男性由出生到死期間所充當的私人保鑣、Event Planner、出氣沙包、銀行ATM、歡樂小丑、風度禮賓司、私人助理、私人維修員、私人輔導員,以及妻子懷孕時24/7 on call全方位Back up護理員,再到子女出世後全家的「國防部長」和危險時候必然的Disposable前線士兵這些角色,又是否應該跟女性自詡的Caretaker偉大角色一樣,要計入GDP?和被論述成「Glass Wall」—妨礙男性學業事業社交發展而因此男性要優先於女性受幫助?當女性大聲歡呼「每個成功男人背後總會有一個默默支持他的女人」時,又何時有公平地呼喊「每個成功捱過懷孕產子成為偉大母親的女人,背後總會有一個默默支持她的男人」?這般最基本的性別平等態度無疑就是爭取性別權益的最基本資格,甚至就是那些婦女團體人士對男性的最基本禮貌、禮儀和尊重。難道,原來妳在這個時候又不容許男性跟女性一樣,去爭取和計較應有的自身價值嗎?某大學,更不是說過會有SheForHe嗎?當牽涉最嚴肅的公義問題時,妳是否又要搬弄出「男性要展現風度」,「男性不應該跟女性計較」這些口號?
「真係,點解女人就可以雙重標準?社會唔單止唔會用極嚴謹同理性嘅學術系統去考核呢班女人,仲會每個人都聯合起嚟,運用推力,輕輕力推去幫佢哋達成雙重標準,同埋優待女性嘅制度同政策。相反,男人唔單止天經地義唔可以雙重標準,要受嗰啲學術系統嘅理性考核,而且仲要受到極嚴格嘅氣質同道德規範,講嘢要絕對理性,唔可以發洩情緒。男性一旦發洩情緒,佢哋所講嘅所有嘢就唔會再被聆聽同埋處理,會失去喺社會裡面嘅認受性同正當性。」問題開始躍起。
「收皮啦,你睇吓女人,好明顯女人蝕底啲啦,做男人就畀啲風度,大方啲,讓吓女人,你呀媽生你出嚟咁辛苦,讓女人先有咩問題呀白痴。」那臭臭的口氣噴出了這句話來。
原來Gentleman的意義,終歸就是想在男性揭穿一些女性是在製造性別不公義之時,可以向這些可惡的吹哨人投放核彈,摧毀他們的一切空間。「只有女性偉大,所以女性辛苦,要被Paid,女性的辛苦連累她們不能晉升至最高層,不能享受最大的富貴歡樂,這是不公義問題;而男性辛苦,無需被Paid,男性即使死亡率自殺率壽命社會待遇求職待遇都較女性差,生存上面對的風險多,但這些不能說成連累他們的學業和事業和社交發展,男性是應當、天經地義地去克服這些基本生存痛苦,這並非不公義。」Double Standard的最佳示範。
當這些婦女團體瞥見Glass Ceiling、Gender Pay Gap這些聖(魔)經典文時,便急不及待地玩玩,搬出「以男性為中心的文化」作為演繹,把問題核心說成「責任在男性」以浮雲翳日,歪曲大眾認知,侮辱大學生的智慧,不願撥開最後的屏障—其實這些現象正正濫觴於過去社會特別是女性寄予男性要養妻活兒保家衛國的厚望。由這種女性期望構造了「男性要擔當領袖」和馳騁職場,女性要撫養孩子這些各分秋色的規則。更未說,男性要在職場上賺取金錢,社會卻同時再賦予男性要天經地義地負責養妻、活兒,以及保衛家庭的最終責任,男性賺取的資金最終是流向女性(Net Cash Flow is from Men to Women),讓女性生活安穩舒服。缺乏計算女性從男性那裡挖得的資金,又如何客觀全面去為Gender Pay Gap下定論,說社會以男性為中心,女性在待遇上遭遇不公和歧視?
當有些女性自以為客觀全面去看待女性在社會上的整體崗位和價值,大叫女性生育很偉大所以生活及職場上要受助,女性貢獻要計入GDP,要打破職場Glass Ceiling提拔更多女性至高層時,又為何雙重標準地極力阻止男性將一生人當中為了妻兒而擔當的所有角色及其貢獻計入GDP而因此男性要受助,在讀書和升學階段都應享有分梯隊升學保障措施和大學50%男性學額保障?女性要照顧孩子,而男性要照顧妻子加孩子,這正正就是那幫婦界人士很想要的十分客觀全面地考慮兩性的整體崗位和價值,但社會何時有真正合比例及公義地還給男性應有的社會地位和權利?
當整個社會從公義角度全盤考慮男女兩個性別在世界上的整體崗位及價值時,她們便鬼祟龜縮了,突然只講結果均等和平等,單單討論「職場薪金」的多少來斷定歧視(更未說Gender Pay Gap不是以同一公司同一職位的男女來比較,而是概括地計出平均數),同一時間又可恥、矛盾地不願正視現今香港男性在求職過程中獲取面試的機會和受聘機會都比女性低,不承認這「Gender Recruitment Gap」不平等現象是歧視男性;當大家聚焦在平等角度去討論性別議題,例如工作上的細緻分工應否男女一模一樣時,她們又把「男女天生不同,要按性別本身分工各司其職」這種全盤考慮整體崗位和角色的思維重新搬出來,逃避本身事實上有能力完成的平等工作責任,例如辦公室水機換水,搬重物,體力消耗工作,外出勞動,厭惡性工作等等,更在教育領域男女數目不平等問題中展露出「是男性自己考試差所以考不到大學,不關平不平等事」的歧視性思維。當她們在反駁男性爭取教育和升學平等時,不自覺和諷刺地承認了男性處於劣勢,但又要再次矛盾、不自覺醜陋地重申在工程理科領域的男多女少現象是不公問題,應該取錄更多女學生以消除對女性的歧見,扭轉女性的劣勢。哈哈哈,簡而言之,不論是「公義」或「平等」,這些一切種種概念她們都要她們說是就是,她們說不是就不是,龍門要由女性任搬,C朗拿度射12碼也不能入吧?
若大家願意仔細分析這些婦團人士的雙重標準行為,便能豁然省悟,這些婦團人士的雙重標準能久久行之有效,主要就是因為她們把女性投放到弱勢者和受害者(Victim)的舞台之上,從而合理化「弱勢的」女性當然擁有較多發展機會和權力,而男性,則必須被婦團人士自己主觀的期望拖拉到「強健高大男人形象」的「強勢者」藍本和標準裡,屬於當然的主動捕獵者,擁有自我保護能力,故相較女性不須獲幫助。她們好以錯誤的男強女弱圖畫視覺操弄公眾,合理化「先讓給女性是天經地義」,「你看!女人那麼弱,那麼可憐,當然要先幫助!」,雙重標準地把她們所’’憎恨’’的父權重新搬出,再發揮得淋漓盡致:「男性就一定是高大威猛,女性就一定是嬌柔弱小。」簡直跟童話故事裡的美女與野獸一式一樣,倒模產出。這些女性的腦海影像展現出原來她們的真面目是這麼皈依父權,對男性的形象渴望和性慾原來這麼深刻內嵌在自己腦袋裡,卻正義凜然地於人前扮演性別平等追求者,跟別人大聲呼叫「不要性別定型」,「不要以為女性只有美女,也有肥醜的女性」,要人「停批評,欣賞美」,自以為自己秉持公平正義之心,追求女男平等,事實上卻只循自己內心對男性淫淫馨馨的期望而行事,腦海裡每分每刻想像出來的男性其實只有高大、型、靚仔、風度,真係好強好strong啊(心心眼)!
「而你基於要展現Gentleman,請把你的嘴兒乖乖閉上聽媽媽的話。」322Please respect copyright.PENANAfueS1dqoTm
夜店裡搭話的人也不少,那邊檯面上放了一支酒杯,曲面玻璃映出一塊脂粉滿瀉的臉皮,包著那顆睥睨眾生的女人眼眸。
另外,為了應對批評考試升學制度對男性不公這種論調,那些仇恨男性的婦女團體人士及其追隨者,傾盡畢生力量去做心理學研究及社科研究,要證明「男女的學術能力沒有差異」,「男女大腦沒有甚麼分別」等等,去為反擊所有推動保障男性升學學派的理論張本,而自己卻又雙重標準地力捧和樂見職場上的所有行業人事部門偏好聘請女性的現象,突然捨棄「男女大腦沒有甚麼分別」的初衷,又會認同「是因為女性較心思細密,女性較有條理善於管理人事關係etc.」。即是,想偏袒女性時,就不理自己一直吹奏的「男女大腦、學術沒差異」,可以到處宣揚「女性能力」、「女性自信」、「婦女領導力」,想阻止男性爭取保障升學措施時,又突然瘋狂地重新搬出「男女學術沒差異」來證明「保障男性升學措施沒有必要性及是製造不公平」。所有始末已然原形畢露,她們運用雙重標準就是想建構一個不公義的價值觀—「女性比男性獲得更多接受高等教育的機會,不是不公義,男性比女性獲得更多接受高等教育的機會,是不公義;女性比男性獲得更多受聘機會,不是不公義,男性比女性獲得更多受聘機會,是不公義。女性可以,男性不可以,這樣就是公義。」
而且,她們更不承認......
322Please respect copyright.PENANAIx8pO33fzw
(待續)
ns 15.158.61.6da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