懂日本某家的不一定是Fans。
只要你是看過日劇就會認識到某家偶像工廠製造出很多能迷死好多女人的湯丸,如《不短假期》的托腮,《銅田十》的糖本,《花邊籃子》的鬆本。這樣順藤摸瓜連連看就會知道這些男偶像們又是分別來自於一個又一個不同類型的偶像(抓錢)組合。
某家在日娛的勢力有多大? 看看他們對旗下藝人的肖像權有多緊就已知道控制慾有多大。一群少年從小加入某家參加育成遊戲(?) ,其實他們的家長們又是有什麼想法?我不排除有家長本身就有著想當明星父母夢而推小孩入廠,亦不排除本身有少年自覺自己既然不是讀書材料倒不如入廠去賭一鋪。
以我所知,這種情況可以說是日本的社會現象。不少孩子由於入廠而斷送了最黃金的讀書學習階段,出道不成脫社後卻只能到便利店當員工,又或者直接去當特別男招待,AV男,更極端是將自己此生了斷。
在此,我不想花時間去說為什麼日本會成為製造出這種偶像血汗工廠的亞洲始祖?也不想花時間去講某擁有雙重國籍的社長是不是有份參與將日本去雄化的代刀手?
只以商業模式來看,育成向如同讓Fans成為點燈者,一個又一個被送上舞臺的未成年大賣笑容渾身解數(偶然脱上衣露兩點) 來博取Fans們(消費者)的青睞,因為大家都知道他們才是自己真正的老闆。
然而,在Fans的角度卻未必視自己是老闆,很可能也同時被幕後培育成甘心情願的送錢工具人。因為有些Fans年齡與這些年青偶像差不多,輕易產生出同理心,覺得大家在一起成長,支持他們等於在支持自己。就如大家所說,某家是在向大眾販賣夢想。
對於老一批的某家人,我也算略知一二三四五。自從某社長死後,就如樹倒猢猻散,陸續退社其中正好也有這些一二三四五。原因可能好簡單,大家看破不說破。
現在看到某家終於走向沒落,似乎陸續有前員工爆出過去最恐怖的黑歷史,是不是有人終於有勇氣站出來撥開雲霧見包公?
從前有勢力時也有某雜誌總要與之對著幹搞黑裝置挖黑材料!在現今失勢下,從前被壓制的人又怎會再啞忍?
果然,人無千日好,花生價更高!
ns 15.158.61.8da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