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中為一頭年輕的紅脊裂獸(身長約八米),其背部已經有明顯的血藻附著物形成的紋路。
--
4261年網花月7日,我在科爾伊斯納德高原發現一具完整的、正進入第二膨脹期的紅脊裂獸屍骸,目測主體結構約有三個人高,以它為中心所擴散的孳生圈擁有目前已知的數種原生菌類與灌木叢系。探針採集的結果紀錄根系深入到地下一百二十五米的碳化菌層。
我做了一份關於紅脊裂獸的生物附錄(附在這篇日記結尾),順便加上觀察膨脹期的數種結果與兩份對照組。雖然一直被目前生物學領域認為是一種該地孢子環境對屍體的處理模式,但我直覺認為情況不只如此,因為它們的屍體均勻散佈在某些固定的座標上,以及膨脹期的特殊規律使我沒辦法以廣義菌物學與信息真學公式去解套。
我認為這是某種適性變異,這個環境催生了這裡的生命以掠食者與分解者的融合生態位階創造一種具破壞性的生態平衡。當然這也是有人為的因素影響,王國在與北境異族的百年戰爭間投入了不少實驗魔術,甚至是生物武器,我不希望這一切的結果其實只是人類的惡意而已。
梵蘇斯親王剛剛核准了我的生命技甫申請,可以不用擔心的是在這段期間沒有任何外力干擾,且擁有大量資源使我能專心的研究這裡的生態,感謝神風與拂塵諸神。王國應該更重視我們這群單純的生態學者,黷武主義太影響整個學術界的氣氛了。
另外,不知道那個叫哈爾的傳令使少年去哪了,他最好是快點把漂浮心臟還給我,不然我就直接去找他算帳。
我知道這幾天你也在這裡,臭小子。
--
【阿庫斯王國生命聖典-編號-S.34137】
• 紅脊裂獸 Roters Rücken •
占卜聖位:海蛇座Y29
學界全稱「血紅巨脊裂獸」,陶岡人則俗稱「葛圖穆」(意:紅色的高大馭獸)。牠們是裂獸在王國北部科爾伊斯納德高原的變異分支,種群數目龐大且凶暴,雖是雜食性但具備優秀的掠食能力與社會系統,是數百年來令王國北境軍團來相當頭痛的襲擊者之一。
【分類】
虛物界 / 經過魔術擾動而變異的生命
寄主動物門 / 考銳信息素突觸生物
複足綱 / 沒有固定肢體數目的種群
遁鑽目 / 演化出能夠鑽進古菌層的特徵
裂獸科 / 陸地最強大咬合力的掠食者
巨脊裂獸屬 / 同種群非常古老的分支
紅脊裂獸種 / 血紅色的鋸齒紋路與巨大粗壯的頭部犄角
【特徵】
紅脊裂獸與所有裂獸之近親赫氏鬣犬有非常不同的體徵(顱骨巨大佔全身三分之一)。一頭紅脊裂獸成體尺寸約在七至十二米左右,肩高三至五米,體重約是七十六塔倫同(二噸)。牠們有著與其他裂獸亞種相似的花形口器、信息素探鬚、以及從肩上生出的刃形背甲與犄角。牠們發達粗壯的前肢以及腳爪配合,能夠挖鑿纖維密度極高且比金屬堅硬的深度碳化菌層,並在裡頭構築數公里的巢穴結構。
紅脊裂獸尾部短小,視力低下,兩者的功能幾乎退化殆盡,原因是為了適應更長在地下的生存模式;相對牠們演化出的信息腔體積非常巨大,幾乎佔據了整個前額,所以對任何動靜皆非常敏感。牠們也幾近完美的運用這個能力成為這個環境最恐怖的掠食者。
目前紅脊裂獸身上著名的紅色波形花紋來源不明,但應該與該環境的主要菌系「多瑪血藻」關係匪淺,我們能夠從犄角的磨損鈣化程度、表面被各式菌藻覆蓋的面積,以及背脊的紅色花紋數目來基礎判斷一頭紅脊裂獸的年齡,通常能看到三條明顯紋路的個體應該都超過一百歲,且極有可能是一個群體中的獸主。
【習性】
據波米斯的《裂谷之紋》一書引述,紅脊裂獸社會是相當現實的弱肉強食,且是仰賴信息素的變性演化模式。通常一支紅脊裂獸群體從數十至數千頭不等,群體中會有一頭經過大量同類爭鬥後存活的優秀個體領導,我們稱之「獸主」,牠會像一枚座標掌握整個獸群的信息素交替,進行演化、遷徙與掠食的重要關鍵因子都在牠身上,相對的,沒了獸主的獸群會像散沙般迅速分崩離析。
科爾伊斯納德高原有著數以百萬計的深谷溝壑,紅脊裂獸的巢穴入口通常位在其中,牠們以獸主的棲息地為中心構築一座密集的巨大地下交通網絡,體積取決於該獸群的數量,一支約一百頭個體的獸群將會擁有半徑縱深皆五百米左右的巢穴組織以及數公里長的通道。十三年前,波米斯曾經在寂靜山谷駐地(諾芬加東北四十二公里)發現一座遺棄的裂獸巢穴,據紀錄描述有一處縱深數百米,色彩斑斕,宛若地底世界的窟窿,並在其中發現大量堆積成山的紅脊裂獸遺骸,波米斯最後保守推估的獸群大小是七千至八千頭左右。
紅脊裂獸的繁殖期約在網花至百蕾花六個月之間,那時的獸群意識會十分躁進且危險,牠們通常會選擇在這段時間向四處遷徙、爭鬥、求偶,並在遷徙的終點進行生育。一頭紅脊裂獸在邁入成體之前並沒有任何性別之分,成年後牠們體內的信息素將轉變牠們的外在性徵,而生長出對應的生殖器官,一支獸群的雄雌比例相當均衡,且都能進行狩獵活動。
一頭雌性紅脊裂獸會與多頭雄性個體交尾,而繁殖期間會在巢穴中生下五十枚左右的「獸囊」,那些不完全的幼體會在獸囊中完成生長最後破繭而出,無力弄破獸囊的個體則會在數天後迅速死亡。
剛出生的幼獸會接受所有雌性個體的信息素分泌,形似乳汁的效果,同時也是幫這頭幼獸打上獸群的標記,此後牠便會在信息素影響下跟隨獸主一輩子直至下個獸主的輪替或自身成為獸主為止。
另外補充關於獸主的繁殖期研究,近期發現獸主信息腔中的信息素介質與獸群的其他個體完全不同,且牠是永遠具備雌雄同體的身份。
[補充:關於膨脹期]
膨脹期,從字根能輕易了解是生物歷經腐敗的分解過程;但事實絕非如此而已,由於考銳星的生態系統與真菌密不可分,且因此演化出多樣的「信息素突觸」生物,牠們接著真菌複雜密集的根系網絡傳遞自身的生物介質與基因訊息,藉此發展有效的社會系統。我們學界以「廣義菌物學」與「信息真學」兩大系統輔助研究這些神奇的生態。
紅脊裂獸的膨脹期又細分成三個階段:
當一頭成獸邁入壽命重點或遭受可能致命的傷勢時,他們會主動脫離獸群,朝著以目前所推測的北軸星方向前行(諾芬加西北面)。臨死前於原地停下,開始從口鼻與側呼吸口分泌信息素內液,固定自身等待死亡,並開始了第一膨脹期。
第一膨脹期的終點,屍骸會鼓脹成原本的一至二倍,散發惡臭,雖有大量組織腐爛但仍可辨識頭部與四肢位置。而此時可以從牠們身上的紅色紋路看出不少已經攀附其上的多瑪血藻,這些寄生藻菌以屍骸為食。最終,紅脊裂獸的屍體會鼓脹的更巨大,上頭會充滿五顏六色的寄生菌株,散發些許孢子。神奇的是腐臭味幾乎消失,此謂第二膨脹期。
第二膨脹期塑造了以屍骸為中心向外擴散的藻菌孳生圈,這時會有大量食肉植物與蟲子啃食屍骸的軟組織,最後會剩下由內部藻菌根系與壓縮的骨骼融合一起之特殊景象,形似一株紅色的灌木叢柱,多瑪血藻的球根因壓力開始爆散,空氣中會瀰漫大量孢子與某種能夠致幻的芬芳氣體(水果味),在學界有著「赤霾」一詞形容。至此,這具紅脊裂獸屍骸達成了三個階段的膨脹期,一切回歸自然。
目前仍沒有學說能解釋紅脊裂獸死前朝北軸星移動的規律,應該說,在科爾伊斯納德高原皆出現的生物「死亡遷徙」並不是正常的自然習性。在我十二年的研究期間推敲了一些端倪,雖不是正統學說但當前應該不會有其他能參考的權威。科學論證,我認為這與磁場有關,我花費了五年期間繪製了不少高原的地圖,那些縱橫其中的溝壑深谷有不少兩環狀線性纏繞的規則,與磁場的波形圖相似;另一方面,魔術擾動推翻了既有的全數觀測結果,除了波形圖的解釋一致外,沒有任何準確的額外變量能夠佐證或預測紅脊裂獸的死亡遷徙路徑。細節仍有待將來的探究。
【分布】
紅脊裂獸目前只有在諾芬加行省北部出沒,大部分集中於科爾伊斯納德高原一帶。紅脊裂獸另有兩支較為稀有的亞種群:科德溫巨脊裂獸(S.34155)與亞蒙巨脊裂獸(S.34160),前者棲息在已滅的科德溫王國封地上,特徵是密集的斑紋遍佈頭部以下;後者則被發現於諾芬加東北海岸一帶,有著更巨大的犄角且巢穴會築在地表上。
【文化】
陶岡人與裂獸:
自有文字記錄以來,在王國與北境蠻夷之間的原始森林當中,陶岡人與此種生物構成息息相關的社會與文化習俗,牠們馴養其為載重與戰爭馱獸的技術已有千年歷史。他們紀錄的壁畫符號與神話體系上,裂獸是自然意志與狩獵神「阿拔辛」的生死之交,兩者曾以互食對方的血肉達成某種心神合一的境界,之後阿拔辛成為酋長,在分裂的部族衝突中戰無不勝,有如神助。最終他擊敗了分裂他們的始作俑者:夜神「胡克」並吃了他,接著在北軸星與四枚月亮同時高掛見證、眾生屏息的夜晚統一了陶岡人。那晚便是「賦生盛宴」的由來。
在每年的賦生盛宴中,年輕的陶岡人男性會全身抹上裂獸血,進入裂獸巢穴偷取一枚獸囊,並在外獨自生活直到幼獸孵化後方能回到部落,成為一名真正的戰士,而由他哺育的幼獸將成為伴其一生的狩獵夥伴及坐騎,直到生命終點。
王國的裂獸狂熱:
王國內這股以裂獸等北境生物為中心的野獸狂熱已經風靡了數年;裂獸在阿庫斯貴族之間是一種權勢與威嚴的襯墊,他們甚是喜愛各種由裂獸皮毛、甲殼質與其他部位製成的各式民生用品、衣裝、標本、甚至是護符飾品,將如此危險的掠食者穿戴且支配牠們宛如身獲權力大能。在王國最大的黑市:亞蘭港當中,你若有門路且不在意稀有品種的話,搞到一頭完整的活裂獸將是容易的事情。據我在亞蘭港的線民提供資訊,每年大約有五萬至八萬頭的裂獸在進行流通與交易,不論合法管理或非法走私。
關於裂獸的文學:
以下參考的上市書籍都能在王國授權的各省圖書院中取得並合法免費翻閱。
1、波米斯•盧翁,傳統文學,《裂谷之紋》,4082年,全二冊。
2、阿方索•德•吉爾,傳統文學,《德•吉爾家的傳承》,4123年,全五冊。
3、學士葛慈德,知識叢書,《紅色高原》,4147年,全二冊。
4、多瑪•克勒芒,知識叢書,《血藻》,4188年,全一冊。
5、作者不詳,知識叢書,《變異後紀元》,4194年,全一冊。
6、學士俄菲斯,知識叢書,《科爾•伊斯納德--無人之地》,4210年,全二冊。
7、王國智庫,百科全書,《阿庫斯王國生命聖典--第十三版》,4201年,全十六冊。
——
ns 15.158.61.5da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