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啦,這個世界自開僻以來過了半個月,該是時候動工了。
要說日麻的起點,倒是應該先說港麻?
相信不少人都會有類似經驗,過時過節與親人聚會時,長輩們可能會決戰四方城,晚輩只能在一邊看自己玩自己的,不過近年應該好點了吧?至少有手機解悶,小時候說實在得等家人打到夜深才能回家,基本都是悶死(喂,曝露年齡了)。
在這樣的少時印象底下,很難說對麻將有好感,在沒特別去弄懂規則的程度下更不會覺得有趣,加上又是需要四人的活動,以宅宅來說實在有點距離,直至上到高中在一群「好友」的慫恿下,才發現……
個人還蠻喜歡動腦的遊戲的,在理解規則知道要不斷思忖場況作出抉擇之後就愛上了。
可是正如前述,宅宅一人總不能一直揪朋友打,就這樣只能期待有什麼節日或者朋友有空來開桌了。
隨著日子過去,看到上面那張貼圖了嗎?沒錯,當年我開始會追每季的新番,而《天才麻將少女》的出現帶我進入了日麻的世界,想想已經是十多年前的事。
(2009年春番,距今13年)
可是日麻的規則要比港麻繁複得多——變相不就是更有趣了嗎?當下在網路上搜了一下,看到有個網路平台叫《天鳳》,便趕緊試一下。
太棒了!點下去就能打,而且不用洗牌能夠極速對局,可是打著打著……基本上只靠自己的經驗與理解,總有種不太對勁的感覺。
這個時候萌生起想認真學一下的想法,感謝谷歌大神的厲害,很快就找到了當年相當有名亦是比較稀有的「中文教學」——《魔女Blog》,把這個名字丟給谷歌大神就會懂了,如今雖然Blog消失,但有人以PDF的形式保留了下來。
(雖非工商但算是個介紹吧,魔女現在已轉型為Youtuber,以影片的形式做日麻教學,有興趣請去看看《魔女日本麻雀頻道》)
為了一個「遊戲」跑去「上課」,好像有點誇張,但個人玩遊戲就是有種想要攻略的心,當時就把什麼筋啦、牌效、打點、防守理論等等全都看過一遍。
一邊看,一邊打,當時記得打到四段特上吧?不過不是那種很快速上去,而是磨著磨著升升跌跌上去的,不過我記憶中並沒有持續打多久,原因到底是厭倦?打不贏?還是想集中精神寫稿?或許都有,總之在不知不覺間就棄了。
在上年重拾真正投入日麻之前,我記得在大學期間(大概七年前了)有小玩過一陣子,不過那次就知道自己是找遊戲消閒一下為主,一樣在特上不久後就棄了。
再度重拾日麻的契機,則是《雀魂》日服登場(2019年4月),那時仍算是心血來潮吧,換個平台,自己能打到什麼程度的感覺?
那段時間真的有點瘋,畢竟那時候還有夏活,便一邊解活動一邊打,不知不覺打上雀聖了,再看看場數……啊幹,我不是應該寫小說的嗎?當時我記得雀聖的階段已經進入排名前百,想著應該就在這裡停下了,寫小說才是本業啊!
下次重新進入日麻世界便一直持續到現今,契機也和《天才麻將少女》有關,《雀魂》與這個作品連動,我要回去抽角色,照姊我來了!(2021年1月)
同一時間,我開始常常看到圖奇會有人開雀魂實況,雖然不能說是競爭的心態,但又再萌生起自己能夠爬到哪裡的想法,再度投入日麻世界,而且這次比以前每一次都更加認真。
或許是日麻持續在進化,玩家的平均水平越來越高,再加上雀聖在玉間的負和很嚴峻,坦白說真的有種寸步難行的感覺——爬不上去,可這正是趣味之處,爬不上去才會叫人有學習的動力。
然後,我就直說了,我這才發現自己根本沒有好好地打日麻。
只說一個很關鍵的點就能瞭解前後有多大差距。
以前我不是不懂棄胡,沒什麼希望的牌自然而然會下車,但是每把牌配起來後,我基本都會思考「如何胡牌」,場況與攻守判斷極差,認為「要胡牌才是贏」,因此比較有希望的牌都會打下去。
現在當然不敢說自己有多會打,但視野確實變寬了,會注意場況與打點,什麼時候是可以承擔風險,什麼時候就算很像能胡但仍然不需要去冒不必要的風險等等。
這時期最大不同的是,因為接觸了實況圈,連帶也算是認識了一些日麻群組,接著很多高手都很友善願意解答別人的提問以及分享自己的見解,這一點真的給我帶來了全新的視野與啟發。
在這樣一邊學習,一邊打牌之下,終於在上年年底抵達魂天,可喜可賀。
上面算是有間接提及,其中一個喜歡日麻——或者該說網麻的原因,就是隨時想要打,只要按下來就近乎能夠立即開桌,可惜的是《雀魂》的王座之廳在早上(個人打麻時段)人數實在有點慘烈,不容易開桌,這時我決定暫時放下《雀魂》,想要試試自己能在《天鳳》爬到哪裡了。
目前嘛,在爬上四段前的三段升降了好一陣子,算是蠻懷疑人生的,之後重整勢頭爬上特上,花了些時間順利上到六段後,差不多就是這個《黑霧的日麻世界》誕生了,歡迎大家一同交流、見證我能走到哪裡。
那麼,由過往至今的日麻之旅就到這裡結束了。
ns 15.158.61.51da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