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心聲很想表達,
有些謬論很想去糾正,
也有些可能性很想去搜索。
香港,整個社會,對我們來說有什麼意義?有多少人到現在仍會覺得全都兒是教育制度的錯?我們的社會到底病在哪裏...你,知道嗎?
正所謂當局者迷,旁觀者清。 什麼學校不是人生的全部...求學不是求分數... 如今已經不需要再說這些不切實際的漂亮話。
現在,此刻,全香港的青年人都是當局者, 我們都是身處「迷」內的羔羊。
失望沮喪絕望失去方向......我們一同在這個教育制度中成長,在一試定生死過後, 我們還要去苦惱,要讀高級文憑High dip?副學士Asso?抑或是重讀retake?
的確,煩惱找上門的時候是避不開,逃不過。「人生不如意事 十常八九」 重要的,是我們怎樣在這圍牆中爬出來,繼續踏步向前。
這場全香港學生一起身處的制度內,我們最終可以得到什麼?手上那張只存在數字的成績表? 幾顆星,一個學位,一個文憑,一個為了證明自己價值的證書?
只不過是這樣嗎?
不是,不是這樣。
難道那段努力奮鬥的日子,那份為了夢想、前途打拼的熱血,那些明明很累但依然睡不著的深夜,那份很想放棄的堅持。 現在回想,真的對我們毫無意義?
在這個制度之中,我們最大的收穫,並不是一試定生死後得到的結果,不是那張只存在星與數字的紙。而是我們這段不斷付出的過程。人一生只能獲得一次的經歷,我們已經拿到了,還有什麼遺憾?
我們只需知道,這段時間將會成為我們這成長的最佳印記,為我們學生的生涯畫上最後一個句號。你或者會認為,DSE的成績會影響一生,以後生活好壞、車樓有否就由此刻奠定。別開玩笑了,公開試成績的確會影響你的前途,但影響前途還有更多的因素。包括你當日的那段奮鬥、如今的這份不甘,往後不屈的堅持。只要我們能夠好好把握和珍惜每一個挫敗的經歷,它們就會漸漸變成我們步向成功的台階。「陽光與陰影」這個作文題目,我們都寫過多少次了? 梁啟超也說過:「苦樂全在主觀的心,不在客觀的事」如此簡單的道理,難道我們到現在仍然不懂嗎?
今天我們可能進不了大學,但我相信,「學無前後,達者為先」 「條條大路通羅馬」
入學的早與晚並不會決定我們人生成就的高低。
馬雲都不是retake(重考)了,是quad take了(4次重考)。他今天的成就大家有目共睹。
所謂 「羅馬」指的不是大學,而是我們心目中理想的成就。只有心態才可以決定我們的境界,DSE的事我們以後也不用再去討論了,昨日已成為過去。今天的撐過去了,那又代表什麼?
一年後,兩年後,三年後。歷史只會不斷重複,以後只會有更多的「我們」去承受現今社會「被分級」的待遇。
往後的日子裡,只會有更多年輕人迷失於這個荒誕的漩渦之中。
鼓勵的說話,人人都會講。 接下來,但是我想認真去探討一件事。
152Please respect copyright.PENANAK2YTSirdtx
「香港的教育制度」
152Please respect copyright.PENANAU8W6Nu1bjJ
你知道我們的制度有什麼問題嗎?
那你知道哪裡的教育制度是沒有問題的?
沒有。世上是沒有完美的制度。 無論是內地、台灣 、日本、韓國、新加波 的學生同樣需要寒窗苦讀 。
只需要認真思考,教育制度就只有 「是否有效」及「是否適合」之分。
不難看得出,香港近年的競爭力水平越趨下降, 可以明顯見到這個制度已逐漸失效及不適合。
即使我們明知道HD(高級文憑)、ASSO(副學士) 在社會的認受性低,但為什麼人人依然要去搶著去讀?
因為大家都知道,有一份學歷在手總比沒有好。 有選擇的話誰想「苟且偷生」?
事實上根本就不輪到我們去作主。
面前就只有一系列的教育制度副產品,去給我們這群制度白老鼠去接受,還修飾到這猶如「自助餐」一樣給我們去選擇,畢業後更不被社會認受。
對美術、設計有興趣?
喜歡文學、創作?
想參政議政,服務社會?
很遺憾,大家都會跟你講「香港不適合你」。而且我們是無法反駁,因為這是事實, 也是現實。
最後,大家只能「選擇」去讀工商管理、工程。 為什麼? 因為他們說 有「錢」途。
制度本質是無分善惡的,它只是由人訂出來的。香港的教育制度並不荒謬。荒謬的是我們的社會。
為什麼以前小學TSA都是hea考,但現在的小學生就要叫苦連天,甚至上訴到立法會?因為校方想要漂亮的數據、想要排名上升、爭取更多的教學資源,於是就去催谷小學生。
為什麼School Secret 要叫名校secret? 因為讀名校可以炫耀,威風。
所謂的「英雄莫問出處」呢?為什麼港女選男朋友都要求有車有樓的? 「中環價值」罷了。
為什麼讀文學、設計、藝術、體育,也要注定沒前途?因為如今香港是經濟四大支柱產業傾斜,只有實用性知識才會被視為才華。
為什麼在今時今日, 我們的父母、老師、上司、社會依然在意DSE分數多少? 功利主義、結果論,人類最直接的思考模式 。
當我們的社會普世價值只會用 結果 去衡量一切事物,無視任何內在意義及過程。 那我們的教育制度,又能好到哪裡去?
求分數 與 求學 是應該被分開看待的。但這個被評為「要求金魚爬樹」的教育制度,正正就是配合這個考試系統。
這難道不就是我們整個社會的原罪?
因為「社會」「普世價值」把「分數」的位置放的比我們「品德」、「教養」、「才能」、甚至「自我價值」 更高,這已經根本不是教育制度,這只是一個把學生變成機器的訓練制度。
當價值觀不斷被俗世所扭曲,並標榜為一種真理,
制度也只會淪為順應社會的工具。
社會經常討論,香港要「可持續發展」。
那這個社會有什麼值得留給下一代?
殘酷的學制、無窮無盡的壓力、瘋狂上漲的樓價、不理性的競爭環境? 有沒有察覺到我們...以及這個社會, 已經病入膏肓?
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香港已經沒辦法繼續進步了,相反的是不斷地倒退。 隨著城市競爭力已經逐漸比不上鄰近的城市,失去獨有優勢的那一刻,已經象徵著改革的迫切性。這份改革,不應該由社會、市民去推動,因為他們沒有資格,也沒有能力。 將話語權推給他們只會重滔覆轍,香港只會變成那個邊際回報遞減的絕望之都。
只有從上而下、絕對且無法動搖的力量, 才能打破香港人膚淺的俗世理念,真真正正的「醫好」香港。
今天我們不去作出改變, 往後一樣有更多莘莘學子、青年人、下一代,與我們承受著相同的苦難,「孩子不是等待被填滿的瓶子 而是盼望化作燃燒的火焰」。
「人才」需要重新定義,人的價值亦需要被重新重視。作為現有制度下的犧牲品,作為社會持份者的一份子,我們是不是應該重新出發,表達出自己的心聲,糾正俗世的謬論,搜索這個社會的可能性?
ns 15.158.61.8da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