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第一次寫書評,如果寫得不太好還請各位見諒。
《流浪的月》主要描寫的是被社會視為誘拐犯的十九歲大學生「文」,和被誘拐走的九歲少女「更紗」,在「文」被警察抓走,而「更紗」則被強迫住到育幼院,兩人在十五年後意外重新相遇的故事。
各自被社會認為有缺陷的加害者與被害者,卻只有彼此能夠互相理解。知道自己這麼做在其他人眼中或許是不好的,但又無法忍耐住自己內心真實的渴望渴求著對方。
雖然如此,兩人卻緊緊踩著社會所確立的底線,並沒有跨過去,只是不願意傷害到任何人,死死地在道德邊緣上掙扎著、生活著。在因為社會普遍價值觀而對自我的想法感到懷疑時,對方就像是夜晚的海上唯一的一座燈塔,給了黯淡無光的人生一絲希望,互相依偎著並確信自己沒有做錯任何事。
矛盾的是,兩人祈禱著對方能夠因為變得正常,為社會所接納而得到幸福的同時,也不希望對方變得正常而遠離唯一能夠理解他的自己,抱著這樣矛盾的心情而活著。
故事中最令人絕望的不是社會上的惡意,而是自以為是的善意。因為是柔軟的善意,所以無法像堅硬的惡意直接砸碎,只能任憑黏著的善意纏繞在身上,直到近乎窒息。
兩人就在這樣的環境下掙扎著、思考著、痛苦著、快樂著,雖然依舊沒有克服社會上認為的缺陷,卻在最後成功並肩踏出了人生的下一步。
作品中的情節雖然有很多黑暗的部分,但閱讀時卻意外地很舒適,整個人都會沉浸在作者營造出來的,帶有些病態美感的靜謐氛圍中,一刻也不想抽離。
角色們劇烈而近乎令人難以忍受的情感,作者不選擇令它成為直接肆意地擊打在讀者身上的拳頭,而是將其化為一顆情感的種子種入內心,在那裡慢慢發芽,從腹部湧上淡淡的苦澀。
透過女主角和其它人物看似日常的對話,真實的生活會出現的平淡場景,卻以很棒的節奏感緩緩推進著整個故事,彷彿是在一點一滴地累積淡淡的絕望與不滿,等待著時間來到劇情的爆發點。
本書中的一大重點思考為:「過頭或是自以為是的善意,或許對於他人來說是一種誰也沒有察覺的惡意。」
在閱讀過這本書後,會令人重新思起怎麼對待他人才算是真正的溫柔?
不過故事情節也展現出了我們有時在生活中只注意到社會中無形的惡意時,卻時常漏看了許多無形的溫柔。
雖然主角們都要面對的這個世界漆黑得令人絕望,但因為從黑幕透進去的一絲幸福而溫柔的善意光芒,令此書讀起來一點也不冰冷,而是如同初秋般令人舒適的涼爽。
這是一本會讓人重新想起一直壓抑的感性,重新想起真正的自己,也令人更想了解真正的他人的書。
在此書中我最喜歡的段落為被母親拋棄的八歲孩子「梨花」、一無所有,過去受過許多不良對待的「更紗」、看似身為自己也無法控制的戀童癖,什麼壞事也沒做過卻被世界排斥的「文」在得知了「梨花」可能是被母親拋棄的場景。
三人一起待在「更紗」家中的客廳。「更紗」撫摸著哭泣的「梨花」的後背,「文」則是緊握著更紗的手。此時「更紗」在心中默默地說了「我們不是親子,不是夫妻,也不是戀人,也不太能說是朋友,我們之間沒有能夠以話語形容的簡單明瞭的關係。不受任何保護,個別都是孤單一人,卻對彼此感到無比的親近。」
另外,本書的最後幾句句話我也很喜歡。被全世界所排斥鄙視,沒有容身之地的「更紗」問了關係不是情侶也不是朋友的「文」:
「欸,文,下次要去哪裡?」
「哪裡都好。」
因為無論漂泊至何方,我都再也不是孤單一人。
或許人活在世界上,只要能夠找到這樣一個能互相理解的人就足夠了。哪怕全世界都沒有容身之地,但只要有對方在就能安心地熟睡了,這可能就是所謂的幸福吧。
整體來說,這是一部非常優秀的作品,會令人想要一口氣讀完。
整本書不只感情描寫非常細膩到位,富含象徵意義的物件在故事中也很突出。像故事將女主角重複觀看的電影《絕命大煞星》很好地和她當時發生的事情互相映照,非常協調地串連起她人生的不同階段,又或是代表著「文」的狀態的小樹。
文字構成的鏡頭語言很優秀,比起小說更像是在觀看一部電影。無論是腳踝和鞋子的特寫鏡頭想表達的視線方向,或是砸在臉上的拳頭的重量感都有完整地傳達出來。
最後,為這部書妝點上裝飾的是作者流暢的節奏和富有美感的用字。
這是一部無論是內容或是技巧上都十分引人入勝,即使是很少看長篇故事的人也能看完。推薦給所有喜歡故事的人觀看。
2021/03/16藍橋春雪
ns 15.158.61.44da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