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成熟」並不在乎你日後長大得到了多少經歷和物質;925Please respect copyright.PENANA1Wf0aMM9mI
而是你能夠坦然面對你曾經失去的所有。」
在年青的時候,我們總會著得到更多:別人的認同、物質上的豐饒、感情上的庇護......欲望無止境般擴大在我們的心頭之上,渴望更多我們現在未能得到的事情。
那時我們有的是時間,年青的我們有著許多時間去想著爭取、想著得到、想著擁有,但卻沒有那個能力,於是乎,我們更加地「渴望」。
但說穿了,那種渴望只是出於一種害怕,害怕「少」、害怕「沒有」、害怕「不能」。而這種相對而成的害怕,在我們「擁有」之後再加倍地擴大,令我們都成為逃避「失去」而追趕著「擁有」的碌碌之人。
但其實我們都沒真正擁有過什麼事物,一切都是順手沾來,揮手便去的過眼雲煙。
即使是你父母、親人、朋友,都只是恰巧坐在同一班車的過路人,我們每人都有著自己的終點站,終會有下車的一日。而人情如是,事物如是。
我手握著一支木頭,你「擁有」著它,卻只知用它來扮劍客,卻不知道它原來是百年老樹的枝節,曾經碰過比你更高的天空。
我們所「擁有」的一切都只是暫借而短視的。人終一死,物必有盡。一切都會在我們面臨「死亡」前的一瞬間結算歸零,然後「失去」。
那麼,擁有更多之後,我們必然一次又一次地失去,這是你擁有的時候,就必須明白的。
但這不會叫你不再去擁有,而去逃避擁有,說著所謂「不擁有就不失去」的消極話說,那樣你也只是在害怕失去而已。
而所謂成熟就是體現在克服這種「不擁有便不失去」的消極心態。
我們擁抱「擁有」的同時,擁抱「失去」,知得知失,不強求擁有,不害怕失去。
而「不在乎天長地久,只在乎曾經擁有」這句說話便是一種體現。
而更進一步,我們坦然面對,不忌諱於失去的一切,即使是事、物,還是人。我們會放聲為已死之人痛哭、大談寵物生前的趣事,回憶舊時感情的時光,放開了所有害怕,隨情而動心,任性而自然,這就是佛家所言之「放下」。
而這樣就是所謂的「成熟」。而同時,我們亦能保有不著於擁有的澄明心境,這也就是人們常說的所謂「赤子之心」了。
ns 15.158.61.6da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