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色弧,即係角色嘅成長曲線,一般分為三類,第一種係正面嘅角色弧,即係角色經歷完冒險(唔單單指好fantasy嗰種,一啲好平實,講日常生活嘅故事都係有冒險,係廣義上嘅冒險)之後,人格有所成長,令佢變成更加好嘅人;第二種係平面嘅角色弧,即係話個角色由一登場已經好成熟,經歷完冒險都冇成長,但係呢類角色(甚至主角)往往起住導師嘅作用,指引住其他角色成長;第三種就係負面嘅角色弧,即係喺故事嘅結尾,個人會變得更加差,佢唔一定係受人討厭,但係可能係經歷咗重大變故之後,令佢份人變得偏激,憤世嫉俗噉。
要塑造一個正面嘅角色弧,我哋需要兩樣嘢。
一樣係角色想要嘅嘢,另一樣就係角色需要嘅嘢。兩樣嘢係要有關係嘅。
角色想要嘅嘢,係可以一開始嘅時候,該角色已經知道嘅,同埋追求嘅。
角色需要嘅嘢,通常喺一開頭,角色係唔知道嘅,而要佢喺冒險入面知道,並且得到呢樣嘢。
而呢兩樣嘢之間嘅關係亦都可以係唔同嘅形式,一種係角色必定係要得到佢需要嘅嘢,先得到佢想要嘅嘢;一種係,需要嘅嘢同想要嘅嘢係互相衝突,並不兼容,得一就要棄二,而經歷咗冒險之後,角色先明白佢真正需要嘅係咩,然後作出選擇,放棄佢曾經想要嘅嘢。
呢兩種,都係最典型嘅「想要——需要」關係。因為佢哋最能夠突顯角色經歷完冒險之後嘅變化。
你試諗下,如果一個勇者救公主嘅故事入面,勇者完成冒險之後,個人喺人格上居然冇任何成長,噉個故事仲有說服力?而最能夠突然人成長嘅嘢,就係睇佢哋作出嘅選擇。選擇定義一個人嘅性格,而性格決定命運,因為性格決定咗一個人會作出咩選擇。
所以一個故事嘅情節,作為外在嘅衝突應該係可以緊扣角色嘅內在衝突,即係佢想要嘅嘢,同佢需要嘅嘢之間嘅衝突。噉樣先可以內在推進外在,外在又推進內在,角色同故事緊緊結合,去到好多作家講嘅「角色推進劇情」嘅境界。
上面講嘅嘢好似好抽象,但係我舉個例子,大家就應該明,就係《綠野仙蹤》。
雖然入面嘅主角,例如獅子,都係「想要嘅嘢」就係「需要嘅嘢」,至少表面上係噉,但係佢哋得到嘅方式,都令佢哋明白原來自己一直想要嘅嘢同自己想像中係唔同嘅。
例如獅子就一直以為只有魔法師先可以用魔法畀到「勇氣」自己,點知魔法師只係畀啲安慰劑自己,但係令佢以為嗰啲係真嘅魔藥,令佢充滿信心噉面對自己嘅恐懼,之後佢就得到咗「勇氣」。佢用意想不到嘅方式得到咗自己需要嘅嘢,雖然同佢心目中嘅想像有啲唔同。
呢個亦都係典型嘅角色弧。298Please respect copyright.PENANAX6Zq4vAJ7g
再舉個愛情喜劇常見嘅例子,有個失敗嘅男人想得到愛情,然後用盡手段去追求女神。如果去到結局,係個男主角發現身邊一直陪住自己嘅女友人先最適合自己,噉就係發現「自己需要嘅嘢」唔係「想要嘅嘢」嘅角色弧。但係相反,如果去到最後,男主角發現自己根本唔使用咩手段,只要做自己,就可以追到女神,噉就係一定要得到「需要嘅嘢」先可以攞到「想要嘅嘢」嘅例子。
ns 15.158.61.8da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