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題目讓我想起,大學有段時間,我非常熱衷去修別學科中我感興趣的課程,因為自身是藝術科系學生,我選了很多藝術類型的課,其中選修包括外文系的「西洋神話」課;通識的「歌仔戲賞析」課;多媒體動畫系的「鏡頭語言」以及音樂系的「歌劇賞析」等。
我還記得同學問我為什麼要修這些,而不修原科系的課程,我還記得我回他說:「我不想浪費時間在不感興趣的課堂上。」現在想來是傲慢了點,但畢竟當時年輕嘛,哈哈,忍不住就講出真心話了。
「西洋神話」上課就是聽希臘神話故事,每天就聽些邱比特追愛啦、宙斯如何偷情、諸神之間的愛恨情仇。期中考試是要求一組一組上台用全英文演話劇。
全英文演話劇?NO NO NO NO!
我們只會How Are You啊老師!
我們一群外科系的選修生聽了臉都綠了......還好上前理論後老師開恩,允許外系生用中文,才順利過關期中考。對於外文系要讀英文,還要讀古典文學,連演戲這項表演藝術都要略懂略懂,我一介外文白癡深感欽佩。
「鏡頭語言」這應該不只多媒體動畫系,但凡走影像藝術傳播類的科系,這門課都是必修,所謂鏡頭語言就是運用畫面安排傳達給觀眾訊息,我們上課時老師播映經典黑白電影「大國民」來逐個畫面解析,例如一家之主的母親出場時,鏡頭從下方往上拍,營造出母親的龐大與女王氣場,又例如男主角指責女主角時,燈光從男主後方打,讓觀眾看不清男主的表情,進而營造出壓迫感。
上完這堂課以後,我再也不能無腦看電影了,嗚嗚嗚......
最後來說說我大學期間上過最崩潰的課程,而那堂課原本還是我上課最輕鬆,最好混分的,人稱營養學分——「歌劇賞析」。
「歌劇賞析」是開在音樂系底下的課程,上課顧名思義就是看歌劇。
比才的《卡門》、華格納的《尼伯羅指環》、莫札特的《費加洛婚禮》......等,當歌劇開始播放,教室燈一關,冷氣一開,教室內的同學們就隨著悠揚美妙的歌劇美聲,沉沉進入夢鄉。
聲樂和古典樂這麼催眠的音樂,效果真的不是蓋的,基本上影片一播,教室能有一半的學生醒著就算不錯了。
那堂課就是這麼好睡。
不過人家可沒有睡喔,我都有好好聽完!急忙澄清一下,哈哈!我蠻喜歡看歌劇的,多虧那堂課讓我知道常聽到的世界名曲是出自哪些歌劇,像是很有名的《女武神》就是出自華格納。那時我們都沒想到,這堂混分學科會變成期中期末差點被當掉的魔王科目。
歌劇賞析的期中期末考。
是五十題填充題,填充題......填充題......填充......填填填填......考試第一題!請完整寫出當時最出名的義大利閹伶歌手的全名!請用義.大.利.文.書.寫!
我真佩服自己死背活背可以拚到六十一分安全過關,看到音樂系的本科學生一堆考九十以上甚至有滿分的,就覺得音樂系學生真是深藏不漏,據說如果是主修聲樂的話,義大利文、法文、德文通通都要學,真是甘拜下風。
總結一下,我是個上課很混的學生,我不喜歡讀傳統的國英數理化物理,但是對於感興趣的知識求知若渴,這樣的我算是「不努力」嗎?在傳統上的確是,可是那又如何,重點是我有確實吸收我想學的知識,學了「西洋神話」使我對於聽故事和寫故事特別著迷,學了「鏡頭語言」造就我在寫文時特別容易建立畫面感呈現,學了「歌劇賞析」、「布袋戲賞析」讓我更理解經典藝術成為經典的價值和美學。
希望我的經歷能給對於學習迷惘的人一點啟發。學習的目的不在於課程本身有沒有價值,而是你能不能發揮學習後的價值。
同理,國英數理化物理那些規定科目考得差,不代表是個不努力的人,也許只是志不在此。
ns 15.158.61.54da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