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戛爾尼使節團英方說單膝下跪,中方說三跪九叩,但學界考證的結果是「用單膝下跪禮模仿三跪九叩」。回英國報告說單膝下跪的確沒有說謊。
另外一個實例是有個思想家不太「安分」,惹怒老國王,於是就派人要他發誓以後不要再說反動言論,他想了一下,說:「作為您的子民,⋯⋯。」然後就過審了。126Please respect copyright.PENANAw4uMMlefo5
以前我一直以為誤導性真話就真的只是具有誤導性的真話,也就是不違反真實性,也就是不成為謊言的情況下具有誤導性。這也沒錯,但理解得很粗糙。126Please respect copyright.PENANAlOOOjpaJKB
如果講出來的話很容易讓對方覺得哪裡怪怪的,甚至(容易)起疑,都不算到位。因為他要有三個條件同時成立:126Please respect copyright.PENANAT8gW2gGzIB
1.自己對於敘述P信以為真。126Please respect copyright.PENANAm4CpVxcYZ9
2.明白雙方理解的分歧之處。
3.對方對於敘述P也信以為真。
這個操作建立在語言多象性的特性,而且有對方渾然不覺卻不存在的共識。
另外一個例子,我欠錢,但只還了一部分。債主沒有追究,但家人很在意,於是有以下對話:
「你還錢了嗎?」
「還了。」
「全部嗎?」
請問接下來我該怎麼說,就既不是謊言,也不容易讓對方起疑呢?參考答案如下:
「那筆錢我確實都還了。」
當然會問到「全部嗎」已經暗示被嚴重懷疑不老實了,所以這可能只在理論上成立。那句應該長這樣:
「(確實還出去的)那筆錢我確實都還了。」
所以條件3.才是最難的,還有彼此的信任程度、當下的臨場反應都是成敗的關鍵。這是值得分析研究的語言學主題,也是不僅只於語言學的主題。
當然還有諧音、歧義,甚至簡答。例如對方問自己一個Y/N句,很快有另一個問句插入,自己卻只回答一次。不然就是對方自己挖坑,問了複合問句,因為中文允許使用者回答主要句或子問句,看當下著重的是哪個,而這就是分歧的操作空間了。
當然不要忘記自己的目的(莫忘初衷?),這只是一種技巧與手段,還有別的,比如裝傻、聽錯重點、當作沒聽到等等,而且這招要很精熟卻不能太常用,不然很容易弄巧成拙,不過這個無心插柳的比例有點高,也就是連自己都呼嚨過去了,但這才是最高境界啊!
ns 15.158.61.48da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