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張銘鈺的人設修正。
我仔細思考過了。
在附加一樣新的設定。
年幼時便罹患有亞斯伯格症,但因為父母長期忙碌與工作(軍人/律師),而對於保母而言,一般不會過於注意,只是認為這樣的孩子非常好照顧,導致這樣的事情一直無人所察覺。
待長大到五歲時,於幼稚園中因為不願意加入同儕遊戲還被孤立,長有受傷卻因為張銘鈺對於疼痛沒有過於的認知,再加上擅長忍耐,此時一直到國小一年級的健康檢查時才被發現身上大大小小的傷痕或傷疤,甚至驚動警察和志工人員,後進行檢查才確診罹患有亞斯伯格症。
後來雙方幾乎開始了艱難的拉鋸戰,只可惜已經基本定型的行為已經難以矯正,更荒謬的是,對於保母多少還能表現一些親暱和簡單的互動,甚至於是幫忙照顧的朋友(就是格爾德)都能一起玩遊戲或是進行一些意義不明的對話,然而對於父母一旦過於接近,那過於鮮明的肢體動作滿是排斥,宛若陌生人,甚至還有些不如。
此時,悲劇的種子已經發芽。
一心一意專注於繪畫的張銘鈺,對此發揮出超乎常人的天賦,至此天才小畫家的美名不脛而走。
排斥社交場合,排斥和陌生人互動,只願意獨自窩在畫室繪畫卻被父母以“為了你好”、“鍛鍊社交能力”等等理由強制推出來參加,甚至鬧出不少笑話,對此雙方開始了多次的衝突,狀況越演越烈。
兩人期盼孩子能夠快點恢復正常,然後獨立,卻忽略的狀況而導致關係無止境的往下陷落。
終於某次行車期間再一次爆發電衝突讓張銘鈺失去了控制,對於父親動手而導致了車禍。
-
格爾德一開始接觸孩子時就隱約察覺問題,曾經對於兩人說過,之後也因為事務繁忙未曾在注意。
發生意外後,根據兩人遺留的文件,成功的成為監護者,意外發現張銘鈺的情況不但未曾改善,甚至於更加嚴重,因為國內對於精神疾病的誤解和排斥,便選擇帶張銘鈺去國外進行長達數年的治療和矯正,至少要讓其擁有基礎的社交以及生存能力,而不是什麼都不會,唯獨只有繪畫點到了滿級專精。
改變了策略的格爾德,不如同之前的兩人反覆給與堆積壓力,強制和強迫,而是雙方慢慢的互動,然後一點點的一個人兩個人慢慢的增加互動。
在15歲那年,因為少年張銘鈺的恢復情況良好,加上剛好接到了邀請,於是格爾德再度帶少年張銘鈺回國,卻沒有料到其實因為年幼的經歷,對於宴會擁有很嚴重的排斥和厭惡,以及那名為邀請,實則陷阱的宴會,最終導致了悲劇壯大。
於是格爾德再一次帶張銘鈺出國,並偷偷改變了身份和資料,以確保過往連兩位貴人都不知道的“那些事”不會被挖出來。
ns 15.158.61.48da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