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對人又或者別人對我們自己時,總是會做出一些讓對方很不滿的建議行為,但是我們常常自認為「是為了對方好」,那麼真的是為了對方好嗎?
以下會談及已出版的實體書內容,未看也怕爆雷者請轉向XD
《天譴式戀愛》:
「一樣的老調重彈,是關心,不過有些過頭了。」聶天凝看向車窗外,司徒顯堯也沒有再多問什麼。508Please respect copyright.PENANA4bcNBr8V9P
在《天譴式戀愛》中,聶寧天為了保護聶天凝,拼命想排除「自己認為不適合」姊姊的追求者,這個「不適合」是真的不適合嗎?
最近跟朋友聊到很多偶像劇、影視、小說等很喜歡描寫女強人跟事業心強的男人在一起,不過根據我們的觀察與經驗,往往兩個好勝心強的人在一起只會兩敗俱傷。
這本書雖然是兩個工作狂的戀愛,女主角聶天凝也非常有自己原則,但是她的本性是軟的,而男主角司徒顯堯雖然個性很硬,卻在碰到聶天凝時會軟了下去,兩人會為對方思考,甚至聶天凝為了男主角想陪自己而在習慣上做出改變時,她沒有開口說出「我為你做了多少改變」,而是抱持著「有發現也行,沒發現也無所謂」的態度。
《複愛》:
「要出去就出去。口氣好一點,她是你媽,不是你的仇人。」
「你媽她怎麼說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們自己想怎麼做,只要不是傷天害理的事情,我都會幫你們。」
「我不干涉你們,是因為孩子會長大,最後離開家裡各奔東西。你媽的確囉嗦又愛管你們一點,但她是愛你們的。」508Please respect copyright.PENANAJAhpFhi7rh
這三句出現在《複愛》不同片段中,但都是出自男主角唐予剛的爸爸。
從小到大多少會有人在某些時候覺得「爸媽不對,我的想法才對」,其中也有些人會試圖開口糾正。然而父母的想法或許跟不上現在的時代,也不是如今時代的主流思想,但是那些想法畢竟是他們經歷過他們年代而累積下來的觀念、思想,真的不對嗎?
所謂的社會價值觀是多數人認同的價值觀,而我們認為的價值觀也是我們跟身邊朋友多數都認同的價值觀,以一個觀念去評斷所有觀念,是有點太獨斷了。
就算不是面對爸媽,而是同輩朋友好了。當我們自己的想法與他人牴觸,被他人反駁時,第一時間會做的是什麼?我問過很多人,不少都是以下幾種反應:排斥不說話、排斥並且反駁、排斥反駁甚至嗆回去。
在這種情況下,能聽進去的人往往很少。但是,我不是說沒有排斥的人就不對喔XD沒有排斥的人反而可能是因為沒有自我原則,人云亦云所以不排斥,當然也是有真正聽進去並且思考接受的人,所以並不是不排斥或者排斥就一定是正確的行為。
以《複愛》來看父母的角色,唐父的想法就是上面那三句,輔佐孩子獨立思考並且讓孩子自行做出選擇,而唐母的想法則是根據身邊親友發生過的事情來試圖改變孩子的選擇,因為「她認為自己替孩子做的選擇是對的」。
而男主角唐予剛在面對女兒想在賣場玩,身為前妻的女主角齊天晴卻要去採買時,選擇了自己陪伴女兒,讓情敵去陪老婆。身為丈夫或男友的男人並不一定有這種雅量,但是在這邊我想表示的是他有真正意識到自己面對的是愛情上的女人與兩人共同生下的女兒,不再是只看著想追回來的前妻。
至於齊天晴,在等待唐予剛重新憶起過往時,心也慢慢放在孩子身上,當唐予剛出現了,她跟周遭許多人在思考「要不要復合」這個議題上,想的都是「應該為她的女兒好」,然而唐予剛的秘書呂茗音卻持有不同的意見。
「我跟齊天晴……是相愛而結婚的吧?」
「我不是經理或齊小姐,不可能比齊小姐或當時的經理清楚。」呂茗音拒絕回答他這個問題。
「幾乎只要是聽過經理跟天晴過去那些事情的人,都會認為現在楚醫生比經理更適合天晴。」康芯婷猛點頭的模樣令呂茗音忍不住笑出聲來。「那是因為所有人都站在雨庭的角度去看。」
忽然吃了一記回馬槍,康芯婷嘴巴微張,似乎想抗議什麼,最後還是選擇閉上嘴,等待呂茗音的下文。
「一個好的爸爸對小孩固然很重要,但是陪伴自己到最後的,通常不是長大離家的孩子,而是立下誓約的伴侶。」呂茗音抿著唇,思考一會,旋即又說:「假設一個人活了七十五年,二十五歲結婚生子,孩子在自己五十歲結婚離家,剩下的二十五年呢?能一起走下去的不就是伴侶嗎?可能只陪孩子二十五年,卻需要跟另一半一起度過半個世紀。」508Please respect copyright.PENANAOGyCk7gGhu
呂茗音所強調的則是「以自己的想法去做出選擇」,如果思考到最後,齊天晴跟唐予剛仍是決定以女兒為主而去做選擇,那也是他們的想法。
《晨光中的幸福》:
「Lucy,妳總是自以為聰明地想了一堆方法,阻止別人太深入了解妳,連想關心妳的人都被妳推拒在門外……」
她生氣地轉身並且大聲打斷他的話!
「你知道很多人口中的關心有時反而是種壓力嗎!」508Please respect copyright.PENANArmK1mv6bj0
這段話出自《晨光中的幸福》中女主角楊瑄潔所看的電影片段。
楊瑄潔的媽媽徐明鈴曾經見過她的前男友,認為該前男友明明不錯,為什麼要分手,於是好意地告訴她前男友不錯,不要挑到最後沒得挑。對於見過前男友另一面的楊瑄潔而言,這話就像地雷一樣,讓她覺得自己被最親的家人重重的二度傷害。
徐明鈴只見過和善的那面,便認為女兒的前男友不錯,於是說出這番話,不能說她有錯,但是她的確不夠了解那位前男友。
至今在飛田與萬達盛出版的四本書中,也只有第三本《平凡中最重要的事》沒有被我明顯提到這方面的事情,不過在《平凡中最重要的事》中,男主角張瑾嘉自認為對女主角尤湘恩怎樣最好,所以隱瞞,卻惹得女主角生氣。
我們在與親人、另一半、朋友之間的相處也常常如此,我們「認為對方的個性應該會怎樣」或者「怎樣才適合對方」,所以常常出自好意地替對方做出下一步或者給出建議。
例如朋友A向來不喜歡戶外玩樂,因此一群朋友正在聊要約去哪個風景名勝玩時,可能B擅自認為A不會跟,沒必要讓她困擾該不該為了朋友參加,於是就沒告訴A。508Please respect copyright.PENANAwVqwgJ8iuo
聊天時,可能C靠過來問聊什麼,D跟E覺得這話題C不會有興趣,直接回答「沒聊什麼」同時也結束掉這個話題,但是C的觀感呢?有時C可能會覺得「是不是在聊我的八卦?所以才會我一來就結束」。
惡意與善意只需要一瞬間,人往往接收到惡意後,便也會回以對方不好的言行與態度,往來幾次就成了惡性循環。可以給親友建議,但是過於強勢地逼人接受並且照著自己的話做,那其實是有些超過了。508Please respect copyright.PENANAkz36FrcDq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