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名稱:《艾碧思 I》、《艾碧思 II 小野花》、《艾碧思 III 希望之靈》
作者:湘坵
這是一部非常神奇的作品,敘事之中有許多留白,卻沒有令世界觀模糊,也沒有讓劇情失焦爆走,整體讀起來的感覺就像在看一部節奏明快的影集,而且是追劇你會嫌太短然後一直敲碗的那種。
個人認為這系列作優點有二,一為劇情節奏控制優秀,二為角色形象刻劃鮮明,後文就著重於這兩點來吹捧……咳,我是說做說明。
先說節奏,剛好前幾篇心得或多少或少都有提及,這次就來簡單的聊一聊。這邊的節奏指的不是很多參考書或大佬心得裡會講的一些寫作手法或公式,單純是由我個人所定義出的一個說法,既不嚴謹亦不普適,不喜盡量噴,但我不會理你,呵呵。
常聽到很多人說節奏很快、節奏很慢,這個「節奏」到底是什麼?在我看來是讀者對「作者所安排的一切」的「體感」,小至句子、段落,大至整部作品,節奏無所不在。是的,哪怕只是一句話、一句敘述,也有節奏,所以有的人早也斟酌、晚也斟酌,為的就是求一個舒適又特別的閱讀韻律。為什麼有的人句子短但念起來就是很順很帶感?為什麼有的人句子長到靠北都不加標點讓你喘氣可你還是能順順的讀完?這些都是作者安排掌控的,他可能為了呈現這些效果而咬禿了好幾隻筆,只為了呈現一個句子。
開玩笑的,不要咬筆,咬了也別怪我。
總之,節奏可以局部看也可以整體看,一段一段的小節奏組成一個大節奏,大節奏與大節奏的銜接再組成整個故事的旋律,因此有時候明明文字很優美、敘述很詳盡,但讀起來卻不盡人意,很有可能就是因為小節奏與小節奏之間的安排出了問題,造成重複拖沓的感受,這無關乎作品是長篇還是短篇。
通常節奏快與慢都可能包含正反兩面的意味,節奏快可能是劇情安排很緊湊精彩,也可能是細節與鋪墊不足;節奏慢可能是劇情步調舒緩閒適,也可能是過於冗贅拖沓。很多人說喔我的作品是大長篇,所以節奏比較慢鋪墊比較多等等等等,但就像前面說的,小段小段看沒問題,但連著讀呢?說真的各位自己看書的習慣如何我不清楚,但基本上我閱讀不會只看一章,要看就是看個兩三章乃至更多,甚至有空有時間,一次就看個十章二十章那也是很正常的,這時候不管短篇長篇,如果類似的手法或安排不斷出現,造成閱讀疲乏也就理所當然。那這時候你身為作者難道要說「誰叫你要一次看那麼多」嗎?短篇更明顯,一次從頭看到尾,想忽視都不行。
那到底快慢哪個才好?我覺得都不好,看得舒服比較好。沒人說你快就得快到底,也沒人說慢就該一直慢,你可以忽快忽慢嘛。前面說了,我認為節奏這東西影響最多的是讀者,這是他們對「作者的安排」的「體感」,我們先不要管它到底快不快慢不慢,肯定是舒服最重要啊,敘述越細膩,閱讀起來畫面越多、越能感同身受,但劇情的時間流逝也越慢,一個景、一個心情寫了五六百字的確很鮮活,但後面的安排就要思考一下了,人物還有動作要做,還有話要說,都這麼細緻一章幾千字過去了,但劇情可能才剛要開始甚至是還沒開始;反之亦然,都不交代只衝劇情,很容易讓人覺得自己是否漏看了什麼,有些地方的邏輯容易斷開沒有接上,導致看故事像在按快進,體感自然會零零落落、不知所云。
所以其實節奏如何作者說了不算,讀者說了才算,至於同一部作品有時會出現兩極的回饋也很正常,畢竟每個人閱讀的模式不盡相同,一口氣看跟一章一章看感受真的完全不一樣,因此這些回饋其實都是真實的,只是你要分辨他究竟是在說某段劇情還是作品整體,你才知道這個回饋對應了你哪邊的安排。當然,你就是執意想這樣那樣安排行不行?行,哪次不行,但就要做好不被人理解的心理準備嘛,有一個這樣的回饋,就會有十個同樣想法但沒回饋的人,只要你能接受這些代價,你想怎麼寫的就怎麼寫,愛快就快愛慢就慢。
在對我個人定義的「節奏」有了基礎認知之後,回頭來說《艾碧思三部曲》,這系列就屬於看了很舒服的那種,作者用主線貫串起整部故事,無關的設定草草帶過甚至直接不寫,和一般設定嚴謹、恨不得叫你配著設定集或百科看的作品相比好像很偷懶,但我覺得這是一種很方便的手法,一來是讀者的注意力始終會被聚焦在作者定好的主線上不會跑遍,節奏自然就會很舒適;二來是留白的地方雖然不重要,但讀者能夠自行腦補並合理化,反而比寫出來更流暢,就像穿太多或不穿,永遠不會比若隱若現來得吸引人。
這句話是網路說的不是我的說的啊,最近天氣冷請大家穿好穿暖謝謝。
咳。
當然凡事一體兩面,有利就有弊,這種方式也有其問題所在,那就是什麼東西該寫,什麼又該留白?這其實也沒有一定,每個人都可能有他自己的手法或標準,但我認為要看「鏡頭」,鏡頭以外的不寫,鏡頭內的就盡你所能地去展現,因為讀者看故事會在腦中成像,文字提供了成像的素材,假如此時你提供的文字不能幫助讀者建構畫面,讀者成像就會受影響,進而導致閱讀體感不良。這應該很好理解,看動畫的時候出現一堆不相干的東西,你也會覺得很莫名其妙吧?整集都在回憶殺,一看就知道是在拖劇情吧?畫面切換太快,很容易搞不懂現在在演什麼吧?諸如此類。
這個時候,「取捨」就變得非常重要,湘坵厲害就厲害在她取捨有度,該詳細時詳細,該動作場面就動作場面,對話乾淨俐落,枝微末節迅速帶過,整體看下來就很乾脆果決,過癮!要氣氛有氣氛的營造,要心理有心裡的描寫,恰到好處,不會過於搶戲,每個鏡頭都相輔相成將故事呈現的一氣呵成,舒服!第一篇直言提過白牙的作品讀起來像在看影集,是那種高成本、硬核製作的神片,非常好看但需要花時間去理解、沉浸、體會,韻味淵遠流長,讓人回味再三;而艾碧思系列則像運鏡優良、全程無尿點,高潮迭起的動作爽片,佐以愛情、友情與壯烈犧牲,誰看誰淪陷。
接著說說角色刻劃這方面。我一直覺得,要讓一個角色在讀者腦中活靈活現是一件不容易的事,但它又很重要,足以影響故事的精采程度,因此能將這件事做好的人我都很佩服。湘坵筆下的角色就處理得很好,不論主配,各自都有各自吸引人的樣貌,並且非常真實,我只能說作者對於形象的拿捏與呈現非常有一套,大家有興趣的話去讀看看並和湘坵交流交流,應該能有所收穫,畢竟我也不是很擅長這塊,只能打打嘴砲。
我認為角色要能讓人印象深刻有幾個要素,包含但不限於容易聯想的外觀、鮮明的個性、特別的背景、角色自帶的光環等等,但我覺得最重要的,還是角色行為邏輯。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成長背景與不可複製的經歷,也因此造就了形形色色、各式各樣且獨一無二的「我」,在面對同一件事,每個「我」的想法與處理方式都會有所不同,而這就是行為邏輯,處理得越好,角色就越真實。
角色這麼真實要幹嘛?有什麼好處?就……會讓故事更好看啊。有的時候,角色是像木偶被操縱,還是自動自發的進行屬於他自己的冒險,其實是很容易感受的到的,角色越真實,他在故事裡的每一個環節每一個選擇就更有邏輯更合理,故事進行的就會更自然,故事自然節奏就會很流暢,節奏很流暢讀者就會一直看一直看一直看然後發現沒了,發現沒了就會氣不過,氣不過就會按催更。應該啦。
讀者認識角色就像在交一位朋友,同樣是從陌生到熟悉再到瞭解透澈的路程,當讀者能理解角色為何這麼做、為何這麼想的時候,他就掌握了這個角色的行為邏輯。這其實很重要,在原作者文字沒寫到的地方,讀者也能依靠對這個角色的了解去想像這些「如果」,作品的世界無形中就被擴展了。那作品宇宙被擴展要幹麻?也沒幹麻,就是世界會變得很精彩豐富。那一定要讓世界變得精彩豐富嗎?也不一定,但誰不想?君不見茫茫文海中,幾乎所有人都在為了寫一個精彩的故事而焦頭爛額,可以做到的話為何不?
當然角色刻劃深刻與否,仍然是讀者說了算,畢竟你寫出來的東西如果只有自己能理解,那這些東西對世界就沒有意義,除非你打從一開始就只是為了自己爽,不然看到有人對角色刻劃有疑問那肯定是作者的表達有問題。有人會說啊我都有寫是讀者自己不仔細看或電波對不到啊不是我問題,嗯,是有可能,但你本來就該看出來人家的回覆是有看懂還是在亂噴,先檢討自己再去檢討別人不是很正常嗎,一堆人老想把鍋甩給讀者搞的自己好像多懷才不遇,真的別鬧了,醒醒吧。
有點離題,總而言之角色的刻劃若能深入人心,不只能讓人在看故事時能更津津有味,還能在無形中加固故事的宇宙,令其越來越飽滿。想想有讀者在茶餘飯後聊天的內容是你的角色如果如何如何就會這般這般,然後笑得很開心,你心裡是不是會很高興很有成就感?(小黑:沒有,一點也不)
湘坵在這方面就很厲害,角色塑造得栩栩如生,愛恨悲歡都詮釋得淋漓盡致,配上行雲流水的節奏看了就很舒服。尤其是作者會在許多小地方展現每個角色自己的一些小動作,或是表現出角色自己獨有的習慣,大大加深了角色的辨識度之餘也讓整體畫面增色了不少,就……觀影體驗極佳。
那麼這部作品就真的這麼厲害沒有缺點了嗎?其實還是有的,正巧就和這個留白的敘述手法與厲害的角色刻劃有關聯。
故事的主軸圍繞在SOM與元素組織之間的對抗,主角艾碧年幼時曾逃離元素組織順便將其弄垮並加入了SOM,現在多年後再次聽到元素組織的消息欲將其剿滅,然而過程中卻被SOM局長給背叛導致一連串故事發生。
SOM是這個國家最高級最機密的官方國安組織,而這位SOM的局長名叫恩斯坦,他其實是元素組織在SOM的臥底,代號錫,陰險狡詐,冷酷無情,利益至上,不擇手段,有點傲,有點自負,又因為SOM中許多人才都是由他發掘、帶回組織培養,因此他對SOM的眾人了解極深,深知眾人的長處與短處,故事中的主要角色都將其視為父親,因此知道其臥底身份之後眾人的震驚可想而知。
好的,這就是故事的基石,一切的衝突皆圍繞在上面這些前提,乍看之下還好,但細想之下有點荒謬。
艾碧在八歲的時候逃離元素組織,現在二十三歲,也就是說艾碧在SOM待了十五年左右,艾力克斯比艾碧早進入SOM(存疑),而且他也是錫帶回來的孤兒,這代表錫在SOM裡的時間遠超過十五年。雖然沒有明確寫出錫是不是這麼久以來甚至更早之前都是局長,但從字裡行間透露出的語氣我覺得是,就算不是,他的職位也肯定很高。
那問題就來啦,這樣重疊起來就會發現,艾碧還在元素組織裡的時候,錫可能就已經是SOM裡的高層了,甚至一堆人才都是他帶回來培養拉拔的,要聲望有聲望要地位有地位,還是個正大光明為國家服務的工作,這樣的他還會心心念念著元素組織?要知道元素組織是用價性來排地位的,錫在首領碳之下,頂多算個二把手還見不得人,但他在SOM卻是龍頭,要風就得颳風,要雨就得下雨,他有這麼想在元素組織裡屈於人下?這跟他的人設好像有點衝突啊。
文中有說他一邊在SOM臥底一邊重建元素組織很辛苦,不是啊,大哥,你還重建元素組織幹嘛?你是局長欸,底下都是你的人欸,先不說臥底臥到當上國家最高級最機密的機構的局長到底有多扯,但你都已經是這個高級機構的老大了,你花大把心力去重建一個不知道要幹嘛的元素組織?這個SOM稍微經營一下,搞不好就可以變成SOM皮元素組織骨了欸,到時還不橫著走?結果搞半天,錫的目標就是把艾碧抓回自己重建的元素組織效勞,他是變態嗎?太頭鐵了吧老哥。
艾碧在SOM待了十五年,整個SOM幾乎都是錫的囊中之物了,這四捨五入不就等於艾碧在自己手下做事了嗎?就硬要,硬要重建元素組織然後把艾碧抓回去,更好笑的是元素組織裡還沒幾個能用的人,個個被自己親手培養的人才吊起來打;送臥底過去艾碧身邊結果變成送老公,你聖誕老人?那也等聖誕節到了再送比較應景啊!人家開局一個破碗只能乞討接雨水,你老兄開局一座豪宅坐擁一堆手下,結果你去搶人家的碗說這個碗比較好,就這種行事作風,你不失敗誰失敗?星秤嗎?
咳咳咳,說好不提的。
這就是留白的隱患,有些地方沒解釋清楚就會禁不起推敲,尤其角色性格分明的時候更明顯,當他做出的動作不符合自己人設的利益時,讀者就會開始思考這些不順暢的前因後果。當然因為上面提到的部分在故事的一開始就帶過了,所以讀下去被節奏和劇情吸引注意的時候可能不會想那麼多,但夜深人靜的時候不小心就會思考一下錫是不是智障,搬石頭砸自己的腳還不夠,還自斷慣用手,然後用鐵頭跟你打。
在第二部的第三章,艾力克斯提到他剛加入SOM的時候錫曾邀他加入過元素組織,那時艾碧十一歲,但第十六章的時候艾力克斯又說他比艾碧早加入SOM,前面說過艾碧大概八歲就加入了,艾力克斯比艾碧早會有點不合理,作者可能自己要再梳理一下故事的時間線,但這邊都不影響上述的推論,因為也才差幾年而已。
還有一個倫納,也是個奇怪的反派,他追隨錫的腳步叛離了SOM,理由是艾碧太優秀了大家的目光都在艾碧身上沒人注意到他……大哥,幾歲的人了,情報部門的最強者,心智年齡就這?就算他真的這麼小肚雞腸好了,但還是很奇怪。在第一部開頭可以發現,除了艾碧、茉莉等少數幾人之外,大家都不知道彼此的名字,艾碧年紀小能力就超強,大家又知道她的名字,你做為SOM的工作人員走在路上聽到「艾碧還這麼小就會這麼多東西,好厲害」這種話,有很奇怪嗎?從艾力克斯和克林的對話中可以知道每個部門的最強者地位挺高的,不太有人敢對他們大小聲,都是敬畏居多,那你做為SOM的工作人員看到不知道名字但知道他是情報部門最強者,做出「畏畏縮縮的打個招呼後快步離開」這種舉動,有很奇怪嗎?你想被人家稱讚,最起碼也跟人家說你叫什麼吧?不然人家要怎麼討論你?欸那個誰嗎?艾力克斯長得帥,每天也在吸引別人的目光,阿你怎麼不討厭他不怪他?兩性要平權啊,在那邊鬧脾氣,這腦迴路真的沒問題嗎?
吐槽歸吐槽,但我想說的是,即便角色深入人心也還是有可能出現這些問題,正正因為角色的性格很明顯,更容易讓人代入他的選擇或情境從而感到前後矛盾。建議大家每寫完一個段落的情節就可以回頭看看自己寫了些什麼,有些很明顯的邏輯衝突應該不難發現,倒不是說一定要勘誤到完美,但很多時候哪怕有做大綱細綱,故事一長還是容易出BUG,而且當一回自己的讀者也不是什麼很不能接受的事吧。
總體而言這部作品非常優秀,雖然細節處還是有些瑕疵需要打些補丁,但仍不影響其閃光之處,推薦給大家。
ns 15.158.61.16da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