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時間:2023/10/08)
育兒除了勞心勞力還要花錢,隨著時代進步就越多煩惱,是全球少子化的主要原因之一,不少國家都要設法對抗。台灣的中華民國教育部為了鼓勵生育,除了實行一連串措施,還拍攝了宣傳短片,呼籲國民生育,是此影片在2023年9月4日釋出,隨後因為爭議內容而引起熱議,被質疑「反向宣傳」,截至2023年10月8日13:11,觀看次數為167929,有40個讚好和2000個倒讚。
這條30秒的短片,一開始帶出一名年輕男子(下稱男主角)與其妻子養育一小孩一嬰兒的畫面,男主角的母親道出奶粉和讀書很花錢的事實,男主角則稱津貼幫了很多,沒什麼壓力,對應影片描述的「我國少子女化對策計畫」,看起來沒什麼問題。
(來源:中華民國教育部)
怎知道畫面一轉,當男主角要求母親幫忙把「公仔」(其實看圖示就是手辦)接收的時候,母親卻一臉嫌棄道:「你還在玩那些「尪仔」喔。」畫面再一轉,旁白問:「後來(買手辦)的錢呢?」母親則道「那當然買更有用的東西囉」母親與旁邊的媳婦旋即拿出育兒用品和兒童玩具,還說一聲「讚」。
(來源:中華民國教育部)
(來源:中華民國教育部)
最後出現「0-6歲國家一起養」的字句(來源:中華民國教育部)
雖然「公仔」在這影片裡可以泛指「興趣」,但由於手辦被直接搬出來,也有部分字句有明顯的冒犯,令人覺得針對ACG,所以有ACG界別的知名媒體創作者留意此事,直言「廣告效果非常顯著」。
這段影片之所以引起爭議或者是「炎上」有好幾個原因,其中一個是「育兒」與「興趣」只能二選一的價值觀,標榜「0-6歲國家一起養」,減輕育兒負擔,卻又要國民放棄興趣,實屬奇怪;
母親聽到要接收「公仔」時那句「你還在玩那些「尪仔」喔。」再加上一臉嫌棄的表情,道出母親認為「尪仔」不應該是正值壯年的兒子應該玩的「玩意」,並鄙視兒子的興趣;
(來源:中華民國教育部)
既然「公仔」是如此無用,那「育兒」遠比「興趣」有用 — 影片直指把花在興趣的錢花在育兒身上更有用,甚至已經可以到達不用詢問的地步 — 把丈夫或兒子的錢直接拿去用是天公地義的事,也是亞洲家庭的刻板印象宣導:丈夫或兒子的錢,也就是大家的錢,因為他們是「養家的男人」,既然如此,強迫他把自己賺的錢拿來買育兒用品也是理所當然的事,行事正當自然不會有悔意或罪惡感。
(來源:中華民國教育部)
這段短短30秒的影片,道出了針對年輕一代男性不想生兒育女的原因:男主內,女主外,男性負責絕大部分家庭支出的傳統家庭概念(女性被迫放棄工作負責育兒也是其中一個傳統家庭概念下的產物,但影片主要討論男性)、興趣不被重視,要求付出再付出的情緒勒索,又或「要育兒就不能有興趣」的沈重負擔。
如果這是一段道出少子化原因,要求國民重視,改變價值觀的影片,那可能算得上做得出色,但作為一段鼓勵生兒育女的影片,只能說「效果顯著」,早日讓國家了解少子化的原因,而不是要求國民「犧牲小我」。
文章在上報同步刊載:https://www.upmedia.mg/news_info.php?Type=12&SerialNo=184180
ns 15.158.61.8da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