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來慚愧,雖然我看過的書不多,但不可否認的是,閱讀就是我的一大興趣。我很喜歡閱讀、書和故事,至於原因嘛……
敢問各位,在你的眼中什麼是「書」呢?在我眼中,書是神聖的,是值得尊敬的。
如果是非故事類書籍的話,那是一個或者多個人將他們所知道該主題下所有的知識和經驗經過整理、分類、篩選、排序等過程所誕生的事物,相信知識這個事物的寶貴性不需要我再敘述了。
至於故事類書籍又是什麼呢?
在我理解之中,故事是作者把他所理解的世界重新創造一次,在塑造的過程當中精心地加上他的思考、道德、人性、信仰、知識、幻想甚至是欲望。43Please respect copyright.PENANAzed8bWGvvi
所以在我理解當中的故事是相當特別的,每一次閱讀故事都是一場交流,一種深層次的交流。
每一次看着角色的行為,我總是會思考,思考着自己的行為,思考着自己的世界、價值和道德。
整體來說,書這一個概念,就是從遠古開始流傳記錄着各種真實與虛假,知識和創想的載體。
另外,書和故事也是記錄文化和歷史的一大載體,不論故事多麼的奇妙,故事和作者本身都會受到時代和文化的影響和局限,也就表示:故事會反映文化和歷史。
例如華人群體最為熟悉的通俗小説:《西遊記》,故事當中反映了唐國時期的人們的文化,以及當時的宗教變化。還有《紅樓夢》到如今依然是研究歷史背景和文化的一個相當重要的例子。
除了享受過程以外,大量的閲讀對人的幫助也是巨大的,即使是故事。43Please respect copyright.PENANA6feMZNLbrz
對於有閲讀習慣的人來説,學習任何新的知識都會比沒有閲讀習慣的人快速,因為「觸類旁通」,可以把腦海中的知識和邏輯排列整理,組織成新的知識(或者説驗證?),大幅降低「理解」的需求。
雖然這個這個技能在相互有關的領域會更加明顯:例如物理系教授閲讀物理系書籍的速度會比他看時裝設計書籍快。
但是,即使是不同領域中也會有效果,也不限於非故事類書籍,長期閲讀小説的人也會有這樣的能力,因為許多事物之間具有相似的邏輯,加上僅僅是閲讀本身就已經是鍛煉大腦的過程了。有所了解的人也會知道:這也是部份速讀法當中的關鍵原理。
當然,我喜歡閱、讀書和故事有着一項更加本質的原因:有趣。無疑,以上的內容都是相當有道理的,縱使我確實堅信這些,但是有什麼是比「有趣」更加重要的呢?
每一個故事除了是和作者的深入交流以外,也是一場冒險,一場在自己腦海當中的冒險,可以在一個他人所構想的世界中冒險,是多麼有趣的事啊。
當你看見角色的行爲時,下意識地思考如果是自己的話會怎樣做,又是多麼的有趣。
當你可以看到不同精妙的設定和世界觀,是多麼的有趣。
在這場冒險當中和不同的性格、年齡的角色相遇又是多麼的有趣啊。
在故事當中認識到稀有或者神祕的神話、傳說或是知識也是相當有趣。
當然,有時候在故事當中直面人性也是一個有趣的過程。
所以我喜歡閱讀,所以我喜歡故事,所以我喜歡書。
舉一個例子,有一本讓我非常難受的書叫《轉角食光》,但是我難受的原因不是因為他寫得不好,相反,那是一本優秀的小説,優秀到有些過頭了,以至於讓我留下極為深刻的印象。
我閲讀的時候時在大學之前,人生尚未開始迷惘的時候,但是這一本小説卻是讓我提前體會了一段迷惘的人生:過着迷惘人生的男主角,被他叔叔無比殘酷和現實的話語重重地粉碎了他的認知和遮羞布 ,也逐步逐步的把男主從「廢青」的人生拉出來,挽救回這個世界當中。
縱使我不是主角,也沒有那麼的迷惘,但是就像有人在對着我說那些話一樣,讓我和主角一樣被打到體無完膚。
在看這一本的書時候,每隔一段時間我就要停下來把心中的抑壓和窒息感排除。在看完以後,我甚至要睡上一下,以舒緩那不安的情緒。
縱使這一本小説讓我這麼難受,仍然不妨礙我對它的喜愛。也相當享受閲讀這一本小説的過程,以及這樣「難受」但是安全的體驗。
如果要在現實中產生這樣的體驗,首先就是有更高的成本,而同時也失去了安全。
嘛,雖然很多品質良莠不齊的書籍存在於世就是了,也有很多量產、跟風、毫無創意和深思的故事就是了。要避免這些品質不行的書籍嘛……也有一些方法啦:
實體書:實體書經過篩選,編輯的校對還有市場的淘汰,往往平均品質會在某個水準線以上。
不要追捧熱門:書籍不是時尚,不需要追逐最新最熱門的。往往只有品質足夠優秀的才會長期在市場上流通,或者進入圖書館中。相反,我有時會故意找冷門的故事去看。(關於追捧熱門這個話題我也有一些見解,看甚麼時候會另外寫作討論)
相信你的靈性啟示:也就是相信你的直覺啦,在閲讀量足夠後,直覺可以極其高效的幫你避開危險。(直覺也是一個好話題,不過要思考一下怎樣才可以展開細説。)
所以,希望我接下來繼續閲讀,也希望各位會喜歡上閲讀、可以快樂地閲讀。
ns 15.158.61.20da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