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成了現象局的第三十六章,此外閱讀了有關如何寫小說的書籍,希望在接下來的章節能夠提升文章的品質,此外小改了三十一、三十四、 三十五章的內容,但因為改的不大所以就不寫在修訂紀錄了。 43Please respect copyright.PENANAoIx4mN2mHh
不過我今天想討論的和這個章節無關,而是第十一到十三章的岩末之際,不瞞各位,這個章節是整篇小說最"真實"的章節,場景位在冰川國家公園,我利用美國氣象局資料庫找到了離那邊最近的地區的氣溫表,沒記錯的話應該是使用St.Mary聖瑪麗地區的資料,找到了該月偏低溫且有降雪紀錄的日期作為整個章節的背景。43Please respect copyright.PENANASxN32iKSdE
除了岩末之際,各異常所在的位置幾乎都是地圖上確實存在的,原因就是因為我沒去過美國西、北部,這樣找資料比起自己想像的真實性更高也更準確。43Please respect copyright.PENANA4r6d3GpnEL
我很快開始思考這樣的行為到底有沒有必要,雖然說會這樣做只是因為我的強迫症而已。但小說究竟要多真實?能夠直接忽略真實世界發生的事嗎,當然可以的,但觀眾的沉浸感就會下降,所以之間的平衡到底要做到什麼地步,這是每位作家都可以思考的部分。43Please respect copyright.PENANAs9nWptMKqf
43Please respect copyright.PENANAtYdxxqYhk9
以無限流這類型的小說為例,這類小說中會利用到各方各面的知識,而真實感在這裡就非常重要,通常最嚴重的問題出在理科,就單論物理科學中,許多的知識事實上就可能與小說中的內容相悖,這並非作家的問題,因為我們是在寫小說不是做研究,但只要讀者對這方面比較了解,就可能會失去一點真實性。
比方說量子科學,目前大眾對量子科學的了解可能是薛丁格的貓、量子不確定性等等,最為人熟知的就是雙狹縫實驗,觀測與不觀測的差別,這正是我在小說中寫到的部分,但事實上,大多數科學家並不認為電子的波動性質與粒子性質與人的觀測有關,所以我才在小說中寫出意見的分歧:43Please respect copyright.PENANACFi9aqHGQG
「量子科學是踏入異常科學的門檻,在跨越量子之後,對萬物的解釋方式便難以統一,以波函數坍縮為例,ARD的科學家就分成了三種流派。」
我沒有在這邊多寫,因為整段只是想表達科學家對於"未知"的探索,但如果我必須寫出確定的結果,就可能需要犧牲真實性,所以,在"不確定的現實"與"確定的不現實"當中,要怎麼選擇呢?
說到底,現象局這本小說中有各式各樣五花八門打破物理規則的事件,我其實並不擔心,因為我的世界觀是建立在"異常"這樣全新的概念上,所以在這樣的世界中可以利用異常理論解釋科學,但對於其他科幻小說來說呢?
Penana上的科幻小說分類中有大量優質作品,但大多數卻更偏向玄幻而非科幻,我自己認為的原因是科幻小說所需要的背景知識太龐大,如果打破物理規則,就會向玄學這一側發展。
所以回到主題,打破科學中既有的事實還是能寫科幻,放棄現實中既有的事件也還是能寫小說,但這當中失去的真實感,就必須交給作者本人來取捨了。
ns 15.158.61.19da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