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上高三,便又是新的開始,換到了新的教室,上下課時教室內似乎也變成了另一種氣氛,倒不是說每個人都多認真,但是總有種普二義的那種活力與凝聚力驟然坍塌的感覺。平時的我很享受獨處的感覺,在無人打擾的環境下展開一方清幽的黑幕,使自己成為上頭搖曳著的火光;但現今的寧靜似乎卻是由冷漠於孤獨交疊、堆砌而成的,明明是在團體生活中,大夥兒卻皆自顧自的朝向「夢想」奔跑著,遠看似若一簇流星挾著他人的願望劃破夜空,但倘若置身其中便會見其化為一堵高牆將自身環繞、阻隔一切歡笑與對日常瑣事的新鮮感。
如果說學測是一次極為重要的的考試,所以必須投入格外多的心神進行準備,那麼這些日子所耗費的時間與精力也將是為了換得心中所期待的目標。然而付出與回報並非等價的,所以只要結果不如預期,那麼所謂的過程也將化為虛無。況且對於一結果而言,可能對其產生影響的變因太多了,而有時人們的作為則絲毫無法改變之。就像國三時因參加英文補救而意外發現了曹俊六、七樓那與過往對於南山校園的印象完全不同的「秘境」,除了建築物內部空間的設計感外,那裡也是全校唯二在走廊也能榮幸地被冷氣環抱的地方,而其又不像自強那般會有各科老師乃至其它年級的學生頻繁經過,或許對於高三的幻想與期待便是自那時建立起的吧?但結果呢?會不會過往參加童軍活動或與家人散步時所見的台大夜景也只是個不切實際的空想?當期待產生,即便不曉得自身的能力有所不及,也因為存在失望的可能,而對自己造成實質的傷害。
自國三以後,我將讀書的意義與生活的動力等問題暫時擱置,而到了高二,學習的用處逐漸體現,它解決了我對於日常生活問題的疑惑並盡可能地滿足我的好奇,而剩餘的不解和未知則成為了反饋推動我繼續向不同的領域、未曾接觸過了概念進行探索。但緊接著便又被拉回升學導向的框架內。倘若因需長遠地看,所以與抽段考相比,總複習才是首要處理的對象,那麼為何不是先進一步將選修內容弄懂,好銜接未來的課程呢?而如果將學測視為前往下一階段的門檻,那麼抽段考的分數難道就不構成複習上的阻礙嗎?
ns 15.158.61.6da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