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父親是中文系教授。
父親的寢室,基本上聞到的都是書本陳舊的氣味,而研究室當然也是看不見牆壁,全都是專業書籍。書蠹蟲是大敵,但沒有水煙的話肯定無能為力。
父親是書山裡的居民。
我很喜歡那種味道,書的味道。我想著,有一天,我也要有自己的書山。
他不是作家,但身為學者,得撰寫論文與論述。漏夜讀書、作筆記是常態,為了進入心流,沒人打擾的深夜是最好的機會,因此熬夜是常態,看日出是基本,似乎習文就少不了「孤燈展書讀,晨光照眼殘。」,還因此弄得視網膜剝離,接受過治療。
921那夜,老父說隔壁研究室的教授,是從書堆裡面鑽出來,爬在書山上,從氣窗鑽出研究室的,因為門打不開。
後來我自己唸了中文系,寫了小論文。24Please respect copyright.PENANAucjtVnzwij
光是寫莊子的一個論述,我查了古往今來各家的注釋本,還翻閱那些不能借出去的線裝書。三千多字的小論文,我查資料、備資料、寫筆記查了五週。
每個學者為了避免遺漏,或者不用去圖書館搶資源,都有一座書山,方便鑽研與查閱。那時候,我真正明白了「書山」對於習文、創作者的意義。那是堆砌,是沿途所見之風景,是通往目的地時必須擁有的台階。
中文系那些年,我開始思考──這是我要的書山嗎?
後來我工作許多年,36歲才開始寫小說。除了核心的取材我會親身見證,或者前往採訪之外,我發現很多東西可以靠自己的心境與想像補足。
創作,使得我的感官從接收轉變為閱讀。24Please respect copyright.PENANA0lqiEgyxTz
在駕駛機車時,我閱讀騎士與壅塞的道路。在看動畫與電影時,我閱讀他人的奇想世界。在走路時,我閱讀那些低頭看著發光小方塊的旅人。在吃飯時,我閱讀每一口滋味,和料理人的背影,以及店家在他們時光裡歷經的故事。
創作者和學者之間,都有對現象世界的擷取方式。我們略有不同。
我的身旁沒有書山。我的世界成了書山。24Please respect copyright.PENANASJ4JCes6nc
我不會被這些書本所淹沒,我受滋養、從而能夠周遊。
2022年我出版第一本小說時,老父、母親很為我高興,向許多親友說起這件事。
我也很高興,因為我終於找到了自己的書山。
ns 15.158.61.16da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