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世間情為何物, 直教人生死相許」, 這裡的「情」, 不只是男女之情, 更有親情、友情。 撫心自問,對於親情, 我確實是一個「負心漢」。 我自問,我最愛的人,正是自己。 我除了自己之外, 我負了所有人。
從小事中, 可以看得出一個人的性格。 我以前很少對父母寒暄, 總是覺得父母「年青力壯」, 或許我身體長大了, 心智卻不顯成熟。 還記得小學一年級的時候, 我們全班都要上課外活動, 那個月份是做「小廚師」, 我們各人做了一份吞拿魚三文治, 完成後, 我二話不說把自己的作品吃掉, 吃得津津有味。 但隔鄰的女同學卻用保鮮紙把三文治包起來, 我幼稚地問她:「你為什麼現在不吃, 老師說就算還未放學都可以吃啊!」那個女孩笑咪咪地回答:「我要把三文治留給媽媽。」 我忽然沉靜下來, 才發覺自己沒有想起父母, 把最好的東西都留給自己, 但那一刻最深的感受, 卻反而是害怕, 恐懼母親接送我回家時, 問我為什麼沒有把三文治留給他們。 我的恐懼戰勝了愛, 我沒有向父母提起我在學校做三文治。
人家說:「三歲定八十」, 這是正確的, 從我身上就可以看得出這個定律。 小時候的我最愛的不是父母, 年長後的他們也不是我最愛的人。 他們對我的愛是單向的, 而我總是沒有回報他們。 偶然也會有些小自責, 但最後還是因為心底裏的劣根性, 覺得他們的付出是理所當然。 我總是覺得, 他們生下我, 就注定要付出, 誰叫你們做人父母? 我從來都不尊崇儒家思想, 說什麼「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 我鄙視孔子各種孝順規條, 為何我們一出生就要遵守這些規條呢? 父母不就是為自己而誔下孩子嗎? 他們想家庭幸福美滿, 才會選擇擁有兒女, 誰會為了背負重擔而生兒育女呢? 最好不要把父母說得這麼偉大!
很久很久之後, 我的惡劣本質, 偶爾也被良好的後天因素稍為影響, 覺得需要孝順父母。 我現在的所有, 都是由他們一手一腳建立的, 沒有他們,我根本什麼都不是。
愛, 我認為不是人天生擁有的, 而是後天學回來, 再好好運用。 嬰兒對父母的不是愛, 而是依賴; 孩童對父母的不是愛, 而是需要; 青年對父母的不是愛, 而是物質... ...
或許做人父母, 就是一盤血本無歸的投資, 你只會一味付出, 幸運的話, 或許有些回報, 但不能蓋過的本金。 偶然會有利息, 但回報不似預期。
就快二十歲的我, 依舊是父母的負資產。 或許偶然會說幾句關心的話, 或許花費時會想想父母的辛勞, 或許抱怨時都會諒解父母的難處。 但對不起, 我還是最愛自己。
傷心與傷人心, 有人覺得要從中選擇很困難, 但我告訴你, 作為一個「負心漢」, 我好不猶豫揀了傷人心。 「寧我負人, 毋人負我」, 不可以說是我的座右銘, 但確實對我有很大影響。
323Please respect copyright.PENANAfh31DgN8z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