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一些鼓勵音樂人,文人,創業家或運動員,談論自身經歷的活動,我都覺得很有趣。情況就像instagram流行初期,每當紈絝子弟在社交媒體貼上身穿Dior、Louis Vuittonz或是Gucci的相片,便會有用户因為他們富有,所以在下方留言罵他們。他們的回應大多會是,為甚麼只要一個人家裡有錢穿名牌就會被罵,若一個人白手起家買奢侈品就被讚賞和認同?態度如此極端?
我同意每一個藝術家背後都有自己的故事和堅持,都有著不同的經歷,但我厭惡那些歌頌和表揚「悲觀主義」及「過度工作」的思想和觀念上的表達。就像各式各樣的報章雜誌不停地談論,SpaceX的行政總裁兼首席設計師Elon Musk 過去 1 年每週工作 120 小時,需要睡在 Tesla 廠房和靠安眠藥入夢。接著又會有另一企業家和藝術家分享,「睡少一點,就能學習一點」的種種故事。全部都在說服大眾痛苦是成功的必然代價。
但蘋果公司創始人Steve Jobs是怎樣說的?我相信沒有人會質疑Steve Jobs的強大創造力。就來沒有一個有成就的人會逼著你去做一份自己不喜歡的工作,Steve Jobs只說自己在十七歲起就每天當作生命的最後一天,從事偉大工作的方法是找到自己愛做的事。
我大膽說一個人假若不斷在談及自己的痛苦或是堅持,他或多或少並不是全心全意在生活,在做他「喜歡」的事,他是在自己感到自己或是有點後悔那種。就像與剛剛提及的時裝品牌的時裝設計師迪奧、卡爾·拉格斐及伊夫·聖羅蘭等等,所有人的經歷都相當蕭屑,你自己不去查證你可能不了解他們的經歷,因為他們沒談及過,他們亦不會強調。
Steve Jobs因為不想花光養父養母的積蓄,他放棄了讀大學。休學過後,他過著每天撿汽水鋁罐變賣才有飯吃的生活,每星期吃得最好的那頓飯是走七哩路到鄰村的印度教廟堂供養。在二十歲開始,十年間他與好友在父母的車庫中發展事業,發展到市值二十億美元,即在他三十歲的時侯,他被自己創辦的公司解僱。
之後我不說了,相信大家都知道後續發展,而那套動畫亦享負盛名。
我因為一次車禍進過醫院,一架車子突如其來的撞了過來。我沒有大多傷患,但需要留院三日觀察。那刻我才意識到,很多事情總是可以很突如其來。那時睡在我旁邊的都一些等死的病人,想死又死不去的病人,家裡沒人有空照顧被送來的病人。
我就一直在躺在床上想著有關創作的事情。朋友同儕間拍電影的事,自己做音樂的事,同學間寫劇本的事情。其實事實上也沒有思考過院方何時才會讓我出院,而那些藝術還有沒有機會作成。
音樂圈中有句用語,「 I roll that I don't smoke that」。電影裡的衝突是寫給觀眾看的,藥從來不是自己服食的,喜歡是勇氣和堅持的前提,約她第三次她還是會答應你。
最後奉上卡爾·拉格斐的一句名言「如果你不喜歡你的職業,那才叫工作。 當你喜歡上你的職業的那一刻,那就不再是工作了」。
ns 15.158.61.48da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