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手機,「放榜」、「DSE」、「公開試」等字詞佔據了網頁的頂端。驀然回首,啊!原來又是一年了⋯⋯
這年公開試共有十名狀元,當中更有八人屬「超級」類的。汗滴禾下土,能得到回報,實屬喜事。然,考生人數過萬,狀元只佔裡頭不到百分之一。在教育裡,少數的總需要服從多數的,而在考試裡,則是不一樣。
最讓人留下深刻印象的,我想不是「學生」,而是頭頂著高分數的尖子吧。吃得了苦,才是「人上人」的材料。不過,人所以為人,不是因為人的獨特嗎?我們從小被教導要傳播愛,唯現實中的愛,卻是有著區分別。我想,一次的成功或失敗,應當不足以反映一名同學的所有。過分著重那點,最終囿於樊籠,孰喜?孰悲?
尖子只屬「少數」,更多的同學是如我般的「多數」。我是庸才,故成不了龍,作不了鳳。那麼,我當個人也可以吧?
世界走了這麼久,又來到一個新時代,因此有了許多以往沒有的新鮮。有一群年輕人,他們曾經歷公開試,了解當中的酸與苦,於是拍攝了一套紀錄片,講述某位當屆考生的奮鬥故事。最近,這部片有幸的搬上了大銀幕,讓更多人了解「過去的自己」。也因此,這部片成了「放榜」以外的「熱詞」——《公開試當真》。
故事嘛⋯⋯我還是不劇透了,畢竟我希望我的家人一切安好。不過,這部片問了一個許多人心中也有的問題:選擇「過程」,還是「結果」? 也許,有更多的選擇在這兩者以外。
現實中出現許許多多的「二分」情況,只是我們只浮在水面,根本沒觸到海牀。電影《靈魂奇遇記》的男主角正是如此。故事中段,他成就了自己的音樂夢,然而他卻感到缺失。他拼了命找尋名為「音樂」的大海,卻不知自己已身處海中,結果他迷失了。男主角並非大人物,而是跟我和那位考生一樣。而這也是這部兩電影最引人入勝的地方——小人物的心聲。兩齣電影主題相異,兩名主角有別,唯兩部電影所泛起的漣漪卻是一樣的,也是個解答。
成績早已塵埃落定,至於是否屬於考生的末日,我想還是留給他們來決定吧。無論是誰,得到甚麼樣的結果,我想說:世界很大,趁著自己有心力,趕快去見識見識吧!
ns 15.158.61.51da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