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大真是良事一樁,曾經囫圇吞棗地刻進腦袋的名言金句終於不再是乾癟的可憐樣,飽滿了起來,豐富了貧瘠的心靈。「失敗乃成功之母」便是其一。
小時候根本沒有細想為何,僅因前人言此,那必是如此。每次作文,一見到「失敗」二字,腦子便猶如接收到指令的遊戲角色,馬上憶起這句名言,右手亦隨即照着浮現於腦中的字樣摹寫至格子中,一氣呵成。現在回想,還好它背後的意思並不複雜難懂,不然肯定把老師氣得臉紅脖子粗,連青筋也突起, 搞不好還因為高血壓得見醫生,吃吃補命丸。可是沒辦法,小時候是朵嬌嫩的温室小花,最痛徹心扉的不過是考試失了分,哪有受過刻骨銘心的失敗?既然未曾嚐過失敗,又哪能領略到此金句的精髓?現在,離開了學園的屏障,獨身闖進嚴峻的社會,眼界頓時大開。井外的世界,比我厲害的人比比皆是,比我懂人情世故的星羅棋佈,比我把世事看得通透的高人更是漫天漫地。鬥不過。雖感錯愕敬佩,但絕不覺挫衄。試問一個連汽車都未懂駕馭的人又怎會跑去妒嫉賽車手?我的心情蓋是如此。失望並非因為失敗了,而是因為察覺到自己的不足。然後會想:「還好我這次失敗了,假若僥倖成功,必定錯估自己的能力,卻又絲毫沒有進步的意欲,總有一天會栽筋斗。」
這麼一想,心態正向起來,動力亦如熊熊烈火,把人燒得坐不定,不去學學東,讀讀西便心神不安,彷彿重回學生時代。不,恐怕比當學生時還要乖巧上進。那時候哪會主動求學?唯獨經歷過教人倍感痛悔的失敗,才能有所醒覺,知道再不發奮圖強,便終不得所望。難怪是成功之母,果然言之有理,值得三復斯言。
照這邏輯,僥倖必是失敗之母。或許不是即時的失敗,但在或近或遠的將來,失敗必至。乃因這刻的僥倖會使人不求進取,最終故步自封,渾渾噩噩過活。失敗總有原因,必定是有某方面的不足,方使我達不到對方的要求,或是方法不正確導致結果不盡人意。面對失敗,頓時當頭棒喝,明白唯有提升自己,方能成就理想。可是,僥倖成功的話,自然失去了這記棒擊,既不清楚自己有何不足,亦不求進步。人就猶如一部機械,必須一直運作,持續更新,不然零件會生锈,肉眼看不見的角落會悄悄失靈,功能漸漸滿足不了需求,一步步邁向「過氣且無用」的墳墓。這不單是工作上的不受用,腦袋的衰退自然會對日常生活做成影響。思考速度變慢,腦袋靈活不再,人變得呆板,反應遲緩,甫步入中年,俄已像個龍鍾老耆。到時候愕覺不對勁,惶惶然想改善。不是不行,但相比當初,要花上好幾倍的汗水和時間,成功率更是斷崖般下墜。要知道,修補比重建要來得簡單。
僥倖不單延宕了失敗,更會釀成禍患。以考車作例。考筆試是為了測試道路常識,也是為了灌輸安全的知識予未來的駕駛者。二十分為滿分,要考十六才合格,這條合格線看上去高得誇張,實則相當寬容。一名司機該知道的基本知識全都包含在考試範圍內。一本一百四十四頁的守則,詳載着安全駕駛的要素,全都記熟了,只要臨場能學以致用,發生意外的機會必定大減。可是,若一人沒有熟讀,靠着「常識」去考,左猜右揣,還真的給他考了個合格回來。那可就教人倒抽一口涼氣。這還不要緊,因為之後還有路試。路試可沒有那麼容易過關,畢竟對第一次考車牌的人而言,駕駛是個陌生的技能,不可靠常識或小聰明過關。然而,有時候就是合着天時地利人和,即使考試時笨拙得很,顯而是馬路炸彈的生力軍,卻還是合格了。這位僥倖地獲得駕駛資格的司機可以愉快地以車代步,其他駕駛者和路人則又多了一個會無辜喪命的理由。
僥倖會害人害己,這不是大言相駭的唬人話。這兩天才在社交媒體上滑到一條短片。明明是單程行車線,但路中央停着一輛車,車頭向着反方向,堵在那,額外礙眼和壅路。那位司機的視力到底要有多差,魂魄要飄到哪個外太空才能無視所有標示,一路逆線,直至走了好大半條街才發現不對勁?臉皮是要有多厚才會看着一輛輛迎面而來的車而不立即懷疑自己,反質疑別人是不是走錯了?又或許是太慌張,腦袋忘掉最基本的規矩-有危險馬上按警告燈和停車。若他並非僥倖合格,那香港的駕駛執照考試制度是時候大整頓。那回沒有人受傷是好運,四周的司機都是頭腦清醒的精明人,紛紛有序地避開,兩旁的車子也讓路給要轉線的人。試想像,如在同一條線亦有另一顆炸彈,同樣不專心,沒及時發現眼前有一輛龐然大物迎面駛來,結果如何,不必多語。
所以說,沒有僥倖成功是塞翁失馬。多虧如此,我心中再次點燃起一把火,驅使着我學習,增進自己,向着目標前進。
嘛,雖然這一切皆非信口開河,亦非違心話,可埋藏在心底的話有兩句:一是早知當初該努力點,二是這篇的題名不該為「僥倖」,該為「聊以自慰」。
ns 15.158.61.55da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