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同樣是華人社會,對不少香港人而言移民台灣比起西方國家最大的優點就是飲食上幾乎無須重新適應,幾乎所有在香港能夠吃的煮的,在台灣都有辦法吃跟煮,而且港式餐廳在台灣本身是佔有一定比例,尤其是燒臘店,連一些非香港遊客會到的地點也可能發現燒臘店的蹤影,記憶中當時在新竹的馬路邊就有一家,只是本人從小最怕的菜式之一就是燒臘,因此對於台灣的燒臘味道亦無從置啄。
由於資金所限,除了當初在台灣居住首兩個月的地方因為沒有廚房而被迫一日三餐吃外食之外,基本上只要廚房能用的地方都會盡可能每天起碼煮一餐,然後考慮到自煮的根本目的是省錢,因此也是盡量煮最便宜的東西,加上不一定有飯鍋的關係,因此通常不是煮麵就是義大利麵,然後加三色豆、水餃、丸子,偶爾加些其他配菜讓東西吃上去沒那麼「寡」(雖然後來有大同電鍋後還是用飯鍋煮麵跟義大利麵,堅持不煮飯,至於大同電鍋的問題日後有機會分享)。至於調味料,在香港通常都是鹽糖雞粉鐵三角,但台灣有一款調味料非常實用,堪稱是調味料界的AK-47,就是「味全 高鮮蔬果本味調味料」,基本上只要一片尾指甲的份量就足夠一餐使用,因此單人使用的情況下,只要省著用,一包吃一年以上還是綽綽有餘,而由於實在太耐吃,所以有一次學期結束搬宿舍時一來為了節省空間、二來真的吃得有點久,最後只好每一餐都倒一堆煮菜,印象中這包調味料吃了足足兩個學期還有大約1/4存量,有興趣了解的可以點擊以下網址,雖然香港沒賣,但個人認為絕對可以擊敗家O牌雞粉,畢竟性價比實在無可比擬,而且連鹽糖錢都可以全完省去,事實上來台灣兩年半從未買過一包鹽或糖。而另外一個發現是台灣人習慣上不會水餃跟粉麵一起吃,早前煮水餃麵就被人問「你不是不吃水餃要吃麵嗎?怎麼又煮水餃了?」然後我就把麵翻起來,之後就被告知原來台灣人通常是吃水餃就吃水餃,不會把水餃當作麵的配菜,這是其中一個以往不知道的事情。
至於在台灣吃喝是否真的像很多香港人所理解的很便宜,如果是從遊客角度出發的話,香港賺的錢在台灣花的確是比較好花,然而如果是在台灣賺錢台灣花的話就不是這回事,而事實上起碼台北的餐廳平均價格折算回港幣的話,其實已經跟香港同一水平,然而一般台北人的平均薪水折算回港幣的話,大概只等於香港同類工作的六至七成,所以以往香港人常說的「台灣食嘢抵食夾大件」大概已逐漸成絕響了,起碼在傳統的香港遊客區而言,當然要是遠離遊客區到一些只做當區居民生意的小店,即使在台北還是有辦法70塊台幣以內塞飽一個人,只是選擇就少很多,但可以保證吃到真正台灣當地居民日常生活會吃的台灣食品。
最後一點是物離鄉貴的道理。無論香港還是台灣,要吃最便宜的東西基本上都是吃當地菜,就是香港的茶餐廳(但香港有麥當勞充當墊底工作)、台灣的早餐店或者路邊攤,然而不論在香港或台灣,只要菜式過了海,價錢就會翻三倍,在台灣的路邊攤一碗大滷肉飯加杯紅茶大概70塊就可以塞飽一個人、然而港式餐廳的話沒200塊很難出門口,除非不要飲料,而且還不保證貨真價實;反過來說,撇除大O樂跟大O活的不定期台式套餐,香港的台式餐廳價錢不見得比西餐跟日本菜便宜,然而在台灣生活的經驗是,香港的台灣菜相比台灣的香港菜,幾乎只能說是假貨,不止滷肉飯是乾的問題,基本上台灣的滷肉飯是不會搭配滷蛋,就算是吃滷蛋通常都是加錢配,而且也不會像香港好像只要是掛著台灣菜的牌頭都會自動附送開邊滷蛋兩半。。。。。。另外很多台灣常見的食物也沒有,例如蛋餅跟蔥抓餅(起碼到台灣之前我從未聽過世上有蛋餅跟蔥抓餅),唯一比較接近的大概只有珍珠奶茶之類的台式飲料。
下次討論其他有關吃的問題。
寫於2022年9月23日
2022/12/17 P.S.: 最近買的那包味全幾日前才吃完,而且又是因為趕著搬家大包大包倒才用的完,換言之它又陪伴了我大概一年半的歲月,然後它的價錢現在應該還是50塊台幣有找。
258Please respect copyright.PENANAJ4hqNwHkBH
258Please respect copyright.PENANAIKT0BqnoNM
258Please respect copyright.PENANAM3YxAytj0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