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繁體派或是簡體派這個立場,我是站繁體派。(不過我也看得懂簡體字
不可否認的,繁體字是公認好看的字體。我認為繁體字的美在於它的結構,正楷體一筆一劃所書寫而成的結構讓它有種難以言喻的美。
而關於繁體與簡體的比較,以下僅代表個人拙見~
就所舉的例子「書」和「书」來說好了,以前第一次看到書的簡體字時,我完全無法和繁體字的書聯想到一起,而且和簡體字的「韦」(也就是繁體字的「韋」)也長得有點像。(所以當時我看到這兩個字時我甚至一度以為兩個是一樣的字XD
言歸正傳,以楷書寫法:「上半為『聿』當上做為偏旁,上橫筆右須出頭,中豎下不出頭;下『曰』,寫法參『聿』字、『晝』字。」(以上節自教育部異體字典
也就是說書可以看做是「聿」和「曰」的組合,而「聿」是筆的意思;曰則是說的意思,換句話說,「書」這個字可以理解為將說過的話等等以筆記錄下來。
而在說文解字中關於聿這個字是這麼介紹的:
「聿,所以書也。」
也由此可見「書」和「聿」其實是密不可分的。
而簡體字所使用的「书」則是被歸類為「書」的異體字。而從「书」這個字來說,既看不到聿的影子,也看不到曰在哪裡,如果說從未接觸過簡體字或是第一次見到這個字的人也許也聯想不到它是繁體字的書吧?更遑論這個字所代表的意思和它背後的意義。
而簡體字的存在確實是因大環境下所應運而生,雖然書寫上相對方便(尤其做筆記時難免遇到筆畫多的字時如果趕時間多多少少還是會偷點懶),但在綜合比較之下還是遜於繁體字。一來,它失去了繁體字的美;二來,它無法表達繁體字原本想表達的意思。
簡體字雖然失去了繁體字的美感,也常聽到批評簡體字是「殘體字」,但不可否認的是,它的普及讓當時不識字的平民老百姓不再是文盲。有句話說:「要毀掉一個國家,就要先毀掉它的文明;要毀掉一個文明,就要先埋葬它的語言和文字。」。當今天中文字徹底從這個世界上消失,等同於是磨滅我們華夏民族在這個世界上所存在過的痕跡。簡體字是讓更多不識字的人可以擺脫文盲;而繁體字則是千百年來古人所留下的心血結晶,也是我們華夏民族存在的紀錄。沒有任何文字應該被世界遺忘,因為它們代表的不只是美感,抑或實用性,而是我們華夏民族這一路走來的見證。
總而言之,繁、簡體都有它們存在的意義,繁體字象徵的是華夏文化的瑰寶;簡體字則代表了中文字的普及。兩者各有所長,無法一概而論。
繁體字在歷史上的定位不可磨滅,但簡體字也不會消失在歷史的長河裡。兩者是並存的,共同見證華夏文明的一步一腳印。
51Please respect copyright.PENANAjjrlvEKjf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