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要精進小說,要精進文筆,就要不停地寫,不停地修稿。
當然,這是對的,畢竟學習靠的是經驗,但只是對了一半。如果你走的方向從一開始就是錯的,那麼在同一地方不停練習也只是浪費時間,而最重要的是,文筆,並不是寫小說的全部。練文筆只是寫小說,甚至寫作的入門,但最重要的是作為核心的內容。
「文筆」沒有既定的標準。也許作文課有,但在社會上並沒有。有作家喜歡使用一大串華麗的詞彙,也有作家喜愛極簡主義,基本上只要文法、標點、用詞正確,能夠正確表達自己想寫的情景,文筆這一邊也就過關了。但最重要的,是你到底想表達甚麼。
如果說文字是用來表達一個人的思想,那麼以文字來傳達的小說就是會把一個人的思想、價值觀等通過文字傳達給讀者。如果一個人的文字只是外表光鮮,內裡空泛,讀來又有甚麼意思呢?就像那些爽片,看的時候很爽啊,但你到底看了些甚麼?
你筆下的文字是跟你本人連繫著的,文字要精進,人也就要同時精進。既然文字是思考、智慧的結晶,那麼要進步,就要讓寫下文字的人的知識、智慧增長了。
一件事,不同性格的人,會有怎麼樣的反應?
到底有甚麼原因導致他作出這個舉動?
背負著某種過去,會形成怎麼樣的性格?
聾啞人士在腦內思考時會有一把聲音出現嗎?
存在到底有甚麼意義?
生是甚麼,死又是甚麼?
也許我覺得生比死更痛苦,人要擁抱痛苦,帶著它前進,才能真正改變,但這個角色又會這樣想嗎?
愛到底是甚麼?復仇是沒有意義的,但為何又有人會執著於此?
以上的問題除了聾啞人士的一條以外,都是我在寫小說時曾經/ 經常問的問題。
這些問題並沒有被定義為「增進知識/ 智慧」一定要問的問題。我想說的重點是,要不停地思考,不停地發問,不停地觀察,不停地探索。
答案就存在於你身邊的一切,可能是小說、參考書,甚至超級市場裡的那條魚、以及身邊的朋友。但不要只顧著向外求答案,更要沈靜地往內求──向自己的內心詢問。我們那些潛藏的恐懼、不想面對的過去,那些熾熱又冷淡的情感,一一都能成為問題,一一都能成為答案。
但我們必須記住,主觀答案不是客觀答案。例如你的恐懼不等於恐懼的全貌,正如恐懼有普遍定義,但來到每一個人身上時又有不同。同時,就算某件事真的有一個最合理的解決方法,但並不等於該角色就一定懂,就算懂了也不一定會這樣做。
我們描寫的是人,人是一種不理性的生物,是不會有完全的理性。小說不是客觀的論文,是主觀的世界,你所思考的問題,所得出的答案,都是屬於本人的獨特答案,這一切,都將融入你的文字裡,展現給讀者。
其實寫小說就跟做人一樣,要不停地探索,不停地思考,方能進步,去到你所嚮往的境界。所以,與文字一起探索世界吧,不要只拘泥於文筆、設定、架構等這些表面的東西,而是去追求意義、思想等內涵。
共勉之。
P.S. 對不起,因為筆者是心理學主修,習慣了以心理角度去切入問題,結果演變成一堆例子都是關於人心的。
ns 15.158.61.20da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