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我的購書紀錄所示,我是在22年6月20日購買此書的,竟然拖了兩年才開書_(┐「ε:)_。好吧,我書櫃中還一堆比它「資歷」更老的書,只好繼續加油了=P。
這本書是一本自傳式的小說。講述主角──也就是作者──喬瑟夫.喬佛和他一家人在德軍的步步進逼下,被逼四散逃亡的往事。喬佛家兵分三路,兩個成年的哥哥先出發,兩個幼子緊隨其後,父母則負責殿後。
喬瑟夫和最小的兄長──莫里斯,當時分別只有十歲和十二歲。逃亡初期,他們倆因為年紀小,其實也沒感受到逼切性,還會想辦法玩樂。但隨著每次抄到落腳之處,以而安全無虞之際,危機便會找上門後,兩兄弟也漸漸成熟起來。就正如作者所的,戰爭迫害偷走了他的童年。
兩個不諳世事的小孩子,如何能一次又一次地從蓋世太保手中逃出生天呢?事實上他們的路途中,遇上不少人甘願冒著被控包庇猶太人風險,也要向兩兄弟伸出援手,要知道被發現的話也可能被送往集中營的。也是這些人讓我們看到一絲人性的光輝,他們都是無名的英雄。
其中讓我記憶最為深刻的是兩兄弟遇上的兩位神父。第一位神父是在初次出逃時遇上的。當時兩兄弟在火車上,剛巧遇上查證國民身份的軍人,兩兄弟拿不出身份證明,心焦如焚正如熱鍋上的螞蟻,是神父把倆孩子喚到身邊來,假裝是他們的同行者,士兵取信了隨之放行三人。第二位神父在兩兄弟被關進德軍臨時大本營後,對他們提供了援助。當時為了隱瞞猶太人的身份,兩兄弟捏造了二人是在尼斯的天主教教堂裡接受洗禮。德軍扣押著喬瑟夫,讓莫里斯去教堂取洗禮證明文件,而神父得知前因後果之後,二話不說就給莫里斯開了證明。之後不但天天到臨時本部要求德軍釋放喬佛兄弟,還給主教也寫了信,讓主教給德國那邊施壓。明明是不同的信仰,但兩位神父均沒有因此置身事外,著實令人欽佩。
但不是每個人都如喬佛兄弟那麼幸運,更多人是被不由分說所送進集中營的,就像他們認識的其中一個法國人朋友,小時候做手術割了包皮,就被認成猶太人,帶到臨時本部。又因為每週五每個分部都固定要提供2200人送往集中營,那法國人就被帶走,從此作者再也沒見過他、聽過他的消息了。而喬佛兄弟的父親,也因為在街上遇到德軍,身上又有無可辨駁的身份證明,從此沒再回過家。
最後作者用了一點篇幅來解答來自讀者的提問。其中有個猶太孩子,他父親是個拉比,他父親說隱藏猶太人身份的人都是瑪拉諾(十五、十六世紀被西班牙當局逼迫改信天主教的猶太人),言下之意即覺得這些人都是叛徒。
這讓我想起幾年前一齣叫《波斯密語》(台譯:波斯語課)的電影。主角為了保命,同樣隱暪了自己身為猶太人的身份,而且謊稱自己是伊朗人。恰巧當時管理集中營的長官是個不太熱衷戰爭,一心想著退役後到伊朗開店,於是主角在誤打誤撞下成為該長官的波斯語老師。對波斯語根本一竅不通的主角,為了順利欺暪對方,為得自創了一套「波斯語」。雖然日子不全然安穩,但在對方庇護下主角終於活到德軍戰敗,在長官協助其逃離後,順利獲救,並作為證人列出被德軍殺害的猶太人名單。德軍的惡行,要不是主角委屈求全,又怎會被揭發出來?這部電影我是給五星的,沒看過的人可以找找看。
最後以書中這一段作結。
《一袋彈珠》也分別在1975年和2017年被改編成電影,書封便是來自2017年。作者在書中有評價過75年版,他說電影中各人的性格、行為都被改得面目全非,但他沒對17年版提出過意見(鑑於作者於18年去世,所以也可能是來不及給評語),所以有興趣的可以斟酌著找來看。
(完)
ns 15.158.61.12da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