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稱:常態液體
分類:雕塑
外觀描寫:一團晶瑩剔透的水珠,外表與一般的水無異。溶氧量1.2 mg/L,最大平面直徑為9.8cm,最小平面直徑為1.4cm,不含雜質、色彩。無論氣溫變化,“常態液體”不吸納其他液體,且無法人為造成昇華和凍結等反應,體積始終維持在23.33毫升。
作者:匿名贈館。
作者生平:作為贈予本館的唯一條件,匿名人士僅要求將該信件的下半段原封不動地展於“常態液體”的展示櫃內。信上用深藍灰色的墨水寫道:「她為人類而悲泣,可終究也只是一滴普通的水,即使被推上神壇也不為所動,落入下水道也不曾同流合污。它最後依舊只是普通的水,假使我是一名怪盜,我更寧願偷這封信。」
作品故事:引據自信的上半部份--名為“芙拉奧婭”的水精靈長眠與此,她的愛人死於獵人的捕獸夾,傷心欲絕的她以淚水凝結出這滴不滅的苦水包裹自己。它曾是一名普魯士伯爵贈與摯愛的定情禮,含義是永恆不渝,日後那名伯爵命喪於一場宴會料理內的過量氰化物,他的摯愛也因此飲毒殉情,最終這滴苦水被裝在漂流瓶中,輾轉來到舊大不列顛王國的愛丁堡地區。時至今日,它成為一件小小的贈品。
自1931年登錄館藏以來,“常態液體”被成功紀錄的變化共有9次。
第一次:1940年,“常態液體”凝固成冰。
第二次:1942年,“常態液體”昇華,暫時消失在展櫃。
第三次:1945年,“常態液體”重新凝結成液體。
第四次:1950年,“常態液體”發生短暫沸騰。
第五次:1975年,“常態液體”發生一天的凝固,隔天回歸常態。本次為首次有長時間影像紀錄的變化,詳情可查閱博物館藏品“常態液體”之宣傳網頁。
第六次:1989年,常態發生約莫兩個月的蒸發。
第七次:2001年,“常態液體”發生爆炸,四散在展櫃之中。
第八次:2011年,“常態液體”分裂成兩塊。一塊沸騰,一塊凝固,異狀共計維持一個禮拜又兩天。
第九次:2022年,“常態液體”突沸,一分鐘後停歇。與之同時,館內監視器在“常態液體”展櫃玻璃正上方拍攝到類似水痕拼出的「我厭煩了。」的英文短句。
※附註:如有私人收藏的“常態液體”變化之可信影像,請致電本館電話。
ns 15.158.61.8da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