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有環保議題下,「可再生能源(Renewable energy)」與「不可再生能源(Non-renewable energy)」就展開了超級角力賽。
可再生能源有太陽能、風力、潮汐能、地熱能、水能、生物燃氣,這些都算是直到現在也能從大自然取得。
不可再生能源基本就是以煤炭、石油、天然氣等化石燃料與核燃料、礦產推動。
從技術上,所產生的每一度電都是需要被即用,如果沒被使用也等於即時被浪費掉。
於是,從前的傳統火力發電公司更加需要把握成本,全因供電過程是不能停歇,燒多少煤就等於發多少電,過多會浪費之餘,機能亦會崩潰,過少又怕供不應求。
再者,石油煤炭等在理論上是不會源源不絕,更可說成是發電機的開關命脈根本就是控制於擁有最多可發電原料的權力者手上。
然而,上天本來有好生之德,最值錢的油田分佈區最多位於土地貧瘠的中東區。在以物易物、各取所需的大前提下,本是世界應能得到平衡。
可笑是,地球不是樂土!有人的地方就會有歪念!
總有人會想為什麼要以物易物?為什麼要與你平起平坐?更自認為是最偉大的才配擁有全球權力與財富!
戰爭的基本形成就是如此!
表面上,越擁有資源的國家理應更可快速變成強國,但上天亦開了個玩笑,開發石油也需要成本,在成本還沒有的時候,很可能已變成被別國發動侵略的催命符。
2007 年 9 月 16 日,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前主席「艾倫·格林斯潘(Alan Greenspan)」在其回憶錄發行時聲稱「進攻伊拉克很大程度上是為了石油。」
ns 15.158.61.5da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