稅其實是在收納個人生產所得。古人務農,農產的一部分視為稅收。當人的產出轉為數據時,數據又能否成為稅收?
222Please respect copyright.PENANAd7GBQPf6kZ
「大數據資本主義」(Reinventing Capitalism in the Age of Big Data)提出了這個建議,書中的稅制則是以公司為納稅對象,採取累進方式,要求大公司繳納更多數據作為「稅收」。
222Please respect copyright.PENANAQnABo15V4o
書中時有提及去中心化,回歸市場的概念。分析數據的演算法需要大量數據去「學習」和改進,而網絡效應則令數據提供者都聚集在最大型的公司 (如FB、Google),它們可以借數據改良系統,繼而吸引更多人及維持本身的用家。就結果而言,這會產生了寡頭壟斷,甚至是獨佔的情況。雖然是靠市場力量推動,但結果卻是更中心化,大家都會依靠科技巨頭所提供的演算法服務,而且新入場的公司難以撼動巨頭的地位。
222Please respect copyright.PENANAGK8a7ZxAgB
而所謂「數據稅」就是要求科技公司交出一部分的數據供社會使用。一方面中小企可以減省收集數據的開支,透過共用巨頭的數據來開發自己的演算法,爭強其競爭力。務求打破壟斷的局面,避免過份依賴巨頭的科技服務,達至去中心化和鼓勵競爭的效果。另一方面,政府收稅應當用於社會之中,運用稅款來提升社會福𧘲,而數據亦可以有類似效果。例如Google 提供路面交通數據的話,政府能否用以改善交通配套?
222Please respect copyright.PENANALGdFIyhlX9
「Capitalism without Capital」一書提及無形資產的幾個特點,包括可擴放性 (scalability)、外溢效應(spill over effect)、協同效應 (synergies effect)。數據作為一項無形資產亦享有這些特點帶來的好處。
222Please respect copyright.PENANAUB3caeWzkN
Scalability 所提到的是規模。無形資產是可以非敵對性的,一個用家使用了該資產並不會影響另一用家使用,額外增加產量時的成本接近零。當一項資產可以不斷重覆使用時,其效益可以十分龐大。而公開數據就是增加運用該數據的機會,務求增加數據為社會和經濟帶來的利益。
222Please respect copyright.PENANAo1LTSWKuRE
外溢效應則是指商家可以從不屬於他們的無形資產中獲益。例如Starbucks 透過宣傳建立一群有飲咖啡習慣的客戶,但那群客戶不一定只飲Starbucks 咖啡,亦會光顧其他咖啡店,那麼其他咖啡店就受惠於Starbucks 的宣傳,此為外溢效應。科技巨頭收集了大量的數據,並按稅制公開一部分,令其他商家和政府從中得益,亦是運用外溢效應來提升整體利益的行為。
222Please respect copyright.PENANAxxXvX78bd2
最後為協同效應,這個概念就是指 1 + 1 > 2。當各科技公司都公開其數據時,不同公司都能借此補足自己的資料庫,運用更完善的數據改良演算法。鼓勵新競爭者的同時亦有機會激盪出新的技術,所謂「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is “combinatorial”」,新的科技往往是源於已有科技的組合。
222Please respect copyright.PENANA7hiNssIrRa
不過當然這此建議都會有其問題,容後再續。
ns 15.158.61.17da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