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每個人的價值觀、背景、文化和經歷等都不同,對於喜歡一個人的感受肯定會有所不同。
以下的內容是就我個人的觀點來看,主要會分成三個部分,分別是喜歡的對象的外在、內在,以及喜歡的對象和我個人的關聯。
748Please respect copyright.PENANAKsT4rlSgR4
外在
外在的定義:外在的部分是最主觀的,最通俗來講就是身材、臉蛋。
就人類來說,以外表來看待對方是無可避免的,畢竟我們從小到大看過太多太多人,我們會汲取經驗,並且為這些外表的人做歸類。舉例來說,小時候非常喜歡的人,長大以後對於這類樣貌相似的人會想親近。
外部環境和外在的關聯:這裡指的是對方或者是自己所處的環境對於對方的評價。最簡單的例子是,有些人的長相很普通,但是在環境中所有人都說他長得很好看,即使原先並不覺得他長得很好看,也難免心裡會受到影響。
748Please respect copyright.PENANAlimuki7fzR
內在
內在的定義:內在的部分比較抽象,通常會是對方做了某些事情,讓你有了甚麼特別的感觸,舉例來說,對方在和你一起寫報告的時候,闡述的邏輯和觀點讓你覺得他的心思很縝密、覺得他很聰明。
內在的發現,通常是你觀察到對方展現的魅力,除了個性以外也可能是對方的才能、思考方式。
外部環境和內在的關聯:同外在一樣,對方的內在是不是真的那麼具有吸引力,也有可能受到對方或者是自己所處的環境影響。舉一個簡單的例子,如果翻花繩比賽像世足那樣受大家注目,翻花繩比賽的冠軍也能得到像世足明星的名聲的情況下,我想很多人在看翻花繩比賽冠軍時,眼神肯定和現在不一樣。
748Please respect copyright.PENANAT8q2m8RbJO
喜歡的人和自己的關聯性
最後一部分是關於喜歡的對象和我個人的關聯,這個部分比較像是整合了內在、外在以及其他因素所產生的觀點。
1.相似性偏好的心理因素:
研究指出,當別人的意見與自己愈相似,我們就愈容易喜歡對方。而在與他人相處之後,我們也比較容易對那些與自己有著相似性格的人,產生較高的好感。甚至,在外表方面(例如髮色、戴眼鏡與否),我們也常在無意識之下,選擇和自己外型相似的人交好。
2.互補性偏好的心理因素:
我們偶爾也會被與自己完全相反的人格特質所吸引,甚至從那些帶有不同想法、不同興趣的人們身上,獲得強烈的震撼與啟發。然而,長期而言,以足夠縱深的層面來說,人們其實只喜歡與自己相似的人,並選擇和他們在一起。社會心理學的實證研究中,大量堅實的證據指出,一開始基於「互補」性質所形成的親密關係,往往十分脆弱,並且只能持續相當短暫的時間。
3.崇拜
對方如果恰好是你理想中希望成為的人,那麼便會對她/他產生好感,舉例來說,你在求學時期可能希望能成為成績好、人緣又好的人,那麼你便很容易被擁有這樣特質的人吸引。另一種情況是你很喜歡、欣賞對方的某些特質,比如你很喜歡某個歌手唱的歌,但其實你未必會想成為歌手。
4.依附
從小生活到大或多或少會感覺得到,在資源有限的情況下,如果你希望獲得某些東西,你就必須要去爭奪,才有可能會得到。但在這個社會上的某些人擁有權力、金錢,他勢必不需要像你一樣努力去爭奪,而我們也知道能依附著對方,便可以輕鬆獲得他的優勢。這時很容易會有一個喜歡的假象,會主動關心對方、會希望能吸引對方,並且希望對方也能反過來對自己有情感連結,如此才能永久得到對方身上的資源。
748Please respect copyright.PENANAeQPbwyMksB
總結,喜歡一個人可能意味著你對他們感到吸引和興趣,並且願意投入時間和精力來了解他們。這種喜歡可能也包含了對彼此的情感連結和關心,並可能帶有情感上的渴望、關注和支持。
大致上的想法是這些,如果還有甚麼我沒有考量到的因素也請在下方留言,我再補充上去(不過成長背景、個人性格要牽涉到的層面就太廣,先不討論囉。)
ns 15.158.61.8da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