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閱畢羊格的《童年》,令我想起兒時許多「明明不合理,但大人硬是認為合理」的歪理。如故事中母親認為:大人說什麼,都是對的。若是反駁,就是你的錯!導致主角一直不敢說出自己的想法。
這可能與本土文化有關:在香港,家庭常由母親作主導。而通常只有母親在發洩對生活或社會的不滿,而其他人只是沉默或附和。因為開口只有一種結果:被罵「你到底有了解過事情嗎?沒有就閉嘴!不知又在胡說!」因此我們也不自討苦吃,讓她喊個夠。
從家庭,學校,再延至整段人生,我不禁想:到底我們那刻才是真正做自己,而並非迎合別人意見?很遺憾地告訴各位:沒有!
就如書中所述,我們的意見並不重要,而是:如何更好地迎合別人並為自己帶來利益。才是這個世界要我們學會的第一堂課!
全文最印象深刻的,定是表達自私的情節。可能正因我們都經歷當中的酸楚,才更要以此為鑑,阻止更多無辜人士受害。
而我的提議是:看周子峰的《生仔要考牌》:D(x
…他們總是先抹除我的創造力,又責怪我為何沒創造力
ns 15.158.61.6da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