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我很喜歡繁體字確實繁體字更有美感,尤其是大陸書法家最喜愛繁體字書寫,那種藝術之美讓人歎為觀止。大陸貼的春聯還是繁體字居多。包括佛寺和道觀依然使用繁體字,繁體字沒有在大陸消失。
說下為何大陸放棄了繁體字而改用簡體字,其實新中國成立之(1950年)初還出現過二簡字,但依然不好用很快就廢除了,直到1956年才出現現在使用簡體字。
如前面作者所言簡體字就是為了掃除文盲。過去中國處於戰亂之中。前有八國聯軍侵華戰爭,又有太平天國造反,後又有日本全面入侵中國大屠殺中國人,以及國共內戰最後以蔣介石退走臺灣而終結。(額外提一下為啥很多國人不喜歡日本人,以及在小說打殺辱駡日本人。根結就在這,當然了不止屠殺那麼簡單有興趣朋友可以看看香港拍的電影黑太陽731部隊,和黑太陽南京大屠殺。這是一部很老電影但最還原,心理承受能力差最好別看我怕你會崩潰。所以那些説大陸作者動不動寫日本不好,因此譴責大陸作者的同胞希望你們能真正瞭解歷史。)
那個血流成河戰亂不斷的年代,能活下去就不錯了,那還有精力上學識字。祇有皇親國戚和地主以及富農才可以上學。如張愛玲、魯迅、蔣中正和毛澤東。雖然大陸宣傳毛是農民但我覺得他家是富農。因為他家可以種地他還能上學,可以見得他家不是普通農民。(我覺得從政從商沒有幾個是真正白手起家的,都是有一定家庭背景的。如果説要有那就是大陸家喻戶曉的趙本山他是真正正兒八經的農民還是一個孤兒,吃百家飯長大靠自己的才能走向巔峰的。)
但是富人畢竟占少數,窮苦人更多沒文化和不識字更多,哪怕新中國成立了這些人依然存在。為了掃除文盲,便開始把難和書寫的繁體字刪減掉。就出現了二簡字和簡體字。如此全國推行掃文盲運動,人人都識字。其實也沒有做到人人,那個百廢待興的國家很窮。尤其是平民百姓傢沒錢供孩子上學。尤其毛推行政策鼓勵多生,家裡孩子多就更供不起,所以一家裡有幾個孩子上過小學(国小)就不錯了,其它孩子依然是文盲。尤其那個年代依然保留重男輕女思想。所以不允許女孩上學,或者讓女孩輟學去和父母幹莊稼活放豬,放牛,放雞鴨鵝等等。把錢省下來供兒子上學,當然因為各種原因很多兒子也衹上過小學。
簡體字為了掃除文盲所以就這樣誕生,大家也都喜歡使用它,不然一個國家人人沒文化學習困難最終我覺得會走向滅亡,別說從商從政走向世界了。
而且簡體字書寫效率高,比較方便。比如上課老師罰你一篇文章或者課文讓你抄寫十遍,你覺得繁體字崩潰還是簡體字崩潰呢?比如王維的滕王閣序不多抄寫,就二十遍呢?簡體字很方便但是反復抄寫大陸學生覺得很痛苦,包括寫作業尤其現在大陸學校課業非常繁重每每做完所有功課已經是晚上十一點多了,如果是繁體字呢?
大陸人比較務實,在絕對美感與實用性通常選擇後者。當然了大陸很多人也很喜歡繁體字包括我,兩種我都喜歡,很多人在抖音網絡平臺討論繁體字時都希望能恢復,因為這是華夏正宗傳統文字。當然也會有人在下面抬杠甲骨文更華夏你去學吧。其實我和前面作者有個共同看法,那就是愛與爱,沒有心那還是愛嗎?也不是真心的了,無論男女之愛,亦或是同性之愛還是父母之愛都缺少了真諦。
大陸有很多一個字代表了很多意思,比如准备和准确批准,标准都是这个字,但港澳臺有不同文字代替,這就讓我困擾到底選擇哪個來放在小說裡更合適呢。還有臺灣的裡香港的裏開始時讓我發濛為啥看不同文章文字還不一樣?後來才知道區分港臺的,而大陸統一是這個里。還有牠和它到底是不是一個意思呢?我猜測有區別,形容動物用牛的牠,形容物品就是它,所以我寫小說也是這樣用的。大陸除了人以外都是用它,省事不費腦子思考哈哈哈。
還有好多類似字我還沒搞明白,在我小說裡就有,希望日子久了我都能搞明白。
怕你們閱讀不方便我一直努力用繁體字寫作和聊天,我也很喜歡這樣做。當然也有人説他們看的動漫很多是簡體字的字,閱讀也還可以,但我依然執著使用繁體字,畢竟不是每一個人都會嘗試接觸簡體字。港澳臺以及唐人街能保留繁體字我覺得很欣慰老祖宗留下來的沒有完全丟掉,為啥這樣説,因為華夏就有自己的數字,原來用的不是阿拉伯數字,而是蘇州碼,別說大陸幾乎沒有(國道以及電纜石碑上還有蘇州碼,但很多人不認識。以為是符號。)港澳臺也很少能看見據說,香港中醫館博物館還能瞧見。
我覺得為了方便可以用小寫阿拉伯數字,而蘇州碼依然保留才好。我們不但使用小寫阿拉伯數字甚至還引用大寫阿拉伯數字,我覺得大寫的阿拉伯數字沒有比蘇州碼方便哪裡去,蘇州碼不應該消失在歷史塵埃中。
最後總結:無論繁簡體都是我華夏最美的方塊字,我們華夏人也如方塊字一樣橫平豎直堂堂正正頂天立地。🥰42Please respect copyright.PENANAIFQibWgi0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