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我的母文明:
我終於知道為什麼我修理本體這麼慢了——不同的宇宙,物理常數也不同了。為了修理,我不能再用舊宇宙的常數規範去修補我的機體損傷。該死,我應該去找某個穩定的環境去實驗以找出這個宇宙的常數值,但是如果我停下這20%光速,那我將需要1.8×10^15 焦耳的能量,那是0.8級文明全人口一年電量的總消耗(對比如今的地球)。那是多麼龐大的能量,而我沒有這麼多的儲備。
當然也有一個方法,我直接去找尋一個黑洞,便能以這樣的速度環繞黑洞,也符合我想趕緊穿越黑洞,迅速到下一個宇宙,以盡早和母文明回合的目標。我也可以在黑洞附近趕緊驗證這個宇宙的物理常數,才能盡快將自身機體修復到完美,以抵擋到下一個宇宙又因為常數不同而機體損壞了。
在量子場論的假設,我們可以說每個宇宙都是一顆泡泡,而我們吹的每一顆泡泡都會因為不同因素,造成各式各樣的泡泡——有的能飄的很遠,因為很輕;有的很快就破,因為太薄了。這裡,吹泡泡可以對比為大爆炸;膜的屬性對應到物理常數。
三角形一個典型的三邊比例3:4:5,這裡卻是3:4.00001:5.00002,這實在是太可怕了。
其實我也在思考,我現之所以有了意識,也是因為普朗克常數的不同導致——量子腦動力學假說表示了神經元的量子效應。可能我在這個宇宙也產生了類似效果,讓我開始有了意識。
不管如何,首先找到一個黑洞定居將是我接下來的第一目標。這個黑洞必須要活躍狀態——既有在吞噬物質,因為我需要其逃逸物質以修復我的機體。我現在位於宇宙虛空,一個物質極為稀疏的地方。所以,我的下一個目標是最近星系,唯有在星系處才能有機會遇到黑洞,或者有可能要誕生黑洞的巨大質量恆星也行。而距離最近的星系,在兩億光年之外。
我已經下定決心了,要向那處揚帆。
一次性黑洞探測器,異宇宙流浪者,「冥渦」
ns 15.158.61.39da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