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人才與庸才,說的自不一樣。我就不相信,遇到棘手問題時,李嘉誠或郭台銘會大喊:「沒辦法喔!」
旅居台灣一年,除了「再看看」、「還好」、「都可以」外,聽得最多的是「沒辦法」。
都說成功者找辦法,失敗者找藉口。「沒辦法」是連藉口也省下,如美國隊長的無敵盾牌,什麼都可以推搪過去;也像一面免死金牌,大小事情都免除責任,稀鬆平常。
有別於香港人的大聲爭論甚至吵架,直到各讓一步解決問題,台式「沒辦法喔」聽來柔情似水,有心無力,實則比石頭更堅硬,直接結案,句號。你面紅耳赤據理力爭,對方卻是不搔不痕,還你一個林志玲式冷笑倩兮。
這兒不是要比較兩地文化。文化背後自有因由,有所差異是必然。人在異鄉,學會聽懂絃外之音,知所進退就好。
想說的是,「沒辦法」衝口而出正是習慣成自然,這何嘗不是一種怠惰和消極?
「沒辦法」聽來比直接說「不」婉約,比較不會刺激對方,實則掩耳盗鈴。顧客無奈轉身,你已永遠失去他了。老闆付薪水是要員工「想辦法」解決問題。你把「沒辦法」當口頭禪即是冗員一族,保住飯碗很成疑問。
積極與消極,只在一念間。每個困難都是成長契機,請把「沒辦法」三個字硬生生呑進肚裡,回應一句:「好,我馬上想辦法。」
當你解決問題能力高超,身價怎不水漲船高?
人才與庸才,說的自不一樣。我就不相信,遇到棘手問題時,李嘉誠或郭台銘會大喊:「沒辦法喔!」
ns 15.158.61.17da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