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8月16日 星期五
先了解一下它的過去。古有「石頭城」之稱,出處是來自古名Toshkent,土耳其語稱石頭。經歷了花刺子模、浩罕汗國到沙皇統治時期,見證著由回教文化,絲綢之路重鎮走向紅色主義和蘇共中亞衛星國大都的命運。一九一七年十月革命,此地逃避不了正在迎面捲直的紅色浪潮。區內的保守伊斯蘭議會和沙皇保守派的聯盟,被布爾什維克擊破了。後為土耳其斯坦國的首都,後一分為五,形成今天的中亞五國。
和其他中亞國度一樣,這個小城有著悲慘的歷史。這一帶曾經是大國的殖民地競技場(有讀過歷史也明白,俄國曾於此作根據地,和英國爭金奪土,最著名是新疆、伊梨之爭。),曾經是蘇共間諜情報中心,也曾經在六十年代因為一場大地震令此城夷為平地,就似阿什哈巴德的命遭遇。本身擁有豐厚文化的地方,殖民主義的擴張令此褪色不少。今天仍能保持民風純樸、地方而貌,可謂奇蹟。
找偏全市,在市中心只有一間老百貨公司,其餘全部都是圓頂或露天市集。見百貨公司的名稱是「鵬盛合資公司」,便恍然大悟中國在中亞的角色。中國在中亞或是中東的資本市場是不可或缺的角色。由伊朗的火車刻著「廣州製造」,到現在殘體的公司名稱出現在這裡,一切都呼之欲出了。老百貨公區內,大部分都是賣生活必需品,偶有一兩間金鋪。最值得留意的現像是十居其九的店舖不是吉,就是關。這可能是國營百貨的性質。
市內的圓頂大市集位於百貨公區附近。比起逛商店,這蜓更是城市人的落腳店,更像城市的心臟。香料、水果、絲綢、大餅、香煙、就連羊皮狗皮也有售。市集大概在天黑約六時便關門,在往前行只見到一到兩間的kebab的熟食店。由此可見,城市人都不喜歡出外叫晚飯。國中的炒飯我在前一篇文章已經介紹過了,想不到這是每間食肆都會有的窮人恩物。
對了,差點忘記介紹這數天以來的小事情。在前一篇文章提及過的居紐西蘭的香港人,他在我離開Samarkent的後一個早上也來了Tashkent,可恨的是宿舍沒床位,他需要另謀居處,唯有在此城分道揚飛鏕。離別以後,前往在市中心附近的宿舍。在同一間房裡的roommate,同樣的一個香港女子,佩服她獨自從中國去中亞的膽量。其實,我在旅程遇到的香港人寥寥無幾(已經把紐西蘭的香港人計算在內了)。
烏茲別克之旅,在此城市劃上句號。
先劇透一下,烏茲別克比哈薩克和土庫曼更有靈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