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lag的昨天才去電影院看XDD
從第一幕就超級喜歡!畫面設計得很有壓迫感,配樂也搭配得很好,把情緒墊到最高再用間幕斷的一乾二淨的手法超棒的。我超喜歡打電話的時候有一個小小聲的「登登」,有種心臟跳動突然被控制的感覺。
一個人去看電影感覺更能沉浸在電影塑造的情緒裡面,就是可以儘量哭的意思(從頭到尾都在悲從中來的人)。只要是稍微了解白色恐怖的人,在看電影的時候都能立刻聯想到某些物件代表的意義,電影其實表達的很清楚。
⛈
💧
防雷線,涉及劇情。後面放一些還沒被提到的解讀和我對劇情的詮釋。
☀️
🕊
電影裡運用到泰戈爾的《漂鳥集》:「樹葉有愛時/便化成花朵/花朵敬拜/結出果實」、「埋在地下的樹根/使樹枝產生果實/卻並不要求什麼報酬」。
殷老師帶著學生抄下這兩句話,學生在作業本上畫下書上的插圖,是一棵結果的樹。後來再出現時,果實變成了上吊的人。老師們想帶給社會健康的流動,卻被這個社會(大樹)活生生的吊死,看到這裡真是不勝唏噓。
[以下內容本來是想整理發在《布丁談話》,之後看另外一人有沒有要寫吧,我們都太忙了;)]
1.意象解讀
《苦悶的象徵》之中藏著張老師給方芮欣的信和白鹿玉佩,象徵著整個壓抑苦悶的時代裡,夾著人們微眇的訴求和希冀。
方芮欣割開魏仲廷的喉嚨,取出禁書。上吊和割喉嚨對應到前段的刑求,但割喉嚨同時象徵著禁言,而禁書象徵著自由。禁書被抽出的血淋淋畫面,非常痛、就像自由被從人的生活裡剝離一樣。
2.劇情解讀
夢境是屬於魏仲廷的,夢境的主角看似是方芮欣,事實上是魏仲廷。
進入夢境以後,魏仲廷的脖子上有一條被刑求時留下的傷痕。按理來說,他已經知道真相,卻又質問阿聖有沒有把書拿給方芮欣,那個「害怕想起來」的人,其實是魏仲廷。
方芮欣動搖了魏仲廷的人生,她在沉重的生活裡帶給他情竇初開的小確幸,卻又一手葬送整個讀書會,最後選擇自殺。魏仲廷在夢境裡不斷回溯著方芮欣的故事,他想要解脫,但他不願意放過自己,因為他認為自己也是告密者。
在夢境的後半段,兩人幾乎融成一個角色。張老師對方芮欣說,活著就有希望,還說方芮欣能拯救魏仲廷,因為魏仲廷背負著方芮欣的罪。
最後,夢境毀滅,魏仲廷選擇招供,他願意承擔起告密者的罪名,也為了記下整個時代的扭曲而活下來。劇中傳達了一個思想:「你犯了錯、成為告密者,但是你能被原諒。」。一個悲劇常常是由許多原因交織導致,我們很難去從中拉出一個環節,把所有的錯歸咎於它。就像在故事裡,如果魏仲廷沒有遇見方芮欣、如果張老師沒有遇見方芮欣、如果沒有讀書會、如果他們生在一個自由的時代⋯⋯,沒有人知道就算在某個環節轉了彎,結局是否會不一樣。
我們看見大環境的無力感,但不能只被恨意驅使、發洩,有人犧牲、有人生存,有人抗爭吶喊、有人默默紀錄,每個人都在用自己的方式守護自由民主。
致我們。
ns 15.158.61.8da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