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有一段時間,世界很單純,煩惱的根源只有朋友、學業、金錢、愛我的人、不愛我的人、我愛但不愛我的人。和大時代相比,一切都太單純。伴著《獅子山下》由低吟至激揚的前奏中,希望未來進入一個努力便有回報的世界。
努力有回報、人善天不欺,多麼簡單的渴望。
那時候,張智霖很紅(其實現在還紅吧),09年有一首歌唱遍大街小巷︰「他不配做對象/可惜妳太善良/他背叛你/偏妳沒法睜開眼看真相」。《妳太善良》這一首歌甫一派台,旋即直取三台冠軍,不用搭配電影或連續劇,同樣風糜全城。廣東歌中,情愛是永恆的主題。《妳太善良》的歌詞直擊一眾情場失意者的心聲,深得歌迷共鳴。
後來因為社會運動,開始看港台的《頭條新聞》,這個節目搜羅政治歌曲,或將其他歌曲的歌詞作政治化詮釋。除了感到政治籠罩一切的無奈之外,不免也受其影響。再聽《妳太善良》,忽然想,某些藍絲的心態,和做兵的心態其實異曲同工,盲目地愛一個人和盲目地愛一個政府,何其相似。
林鄭月娥在電台節目中稱︰「香港政府和中國政府辛苦地做好嚴控工作,如果因關口守得不緊而輸入個案,實在很不值得。」對比此前香港政府推三阻四拒絕封關、對前線醫護毫無同理心,無恥之尤,令人歎為觀止。
但比起言辭扭盡六壬的政府和特首,更可怕的是照單全收、不加思考的聽眾。可惜的是,批判思考是一樣需勤加練習的腦部運動。早前我也試過有這樣的經驗,在頒佈《禁蒙面法》的記者會直播聽林鄭月娥的發言,第一時間居然覺得頗有道理,仔細思考才理清箇中荒謬。更多市民唯唯諾諾地聽之信之,彷彿林鄭特首講的便是事實,因為她是特首;做得特首喎,你點會叻過佢吖?
「受騙的那個/比騙徒更混賬」,大概是這樣。無論政府如何壓榨他們,無論社會分工對他們多麼不公、商家如何舔盡利益,他們不欲作出改變,只願附庸其後作制度幫兇,乞求一點點剩餘的紅利,正正是「他不將妳放心上/即使再善良/未得到景仰」。從馬斯洛的需求層次來說,運動的終極訴求可算是最高層次的自我實現,而社會中仍有不少人停留在基本層次的需求。「倉稟實而知禮節」,對此不可不察。因而出現的撕裂,你又有否「我也想騙妳/這句才算真相」的期盼?
ns 15.158.61.20da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