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中國人抵達中國
假設中國人的祖先跟印度人、巴比倫人和蘇美人祖先 (美索不達米亞文明) 一樣古老,但文明的先後是講求誰先找到定居地發展,即當閃的後裔蘇美人,在美索不達米亞定居和發展文明 (約6000年前),同屬閃後裔的古中國人仍在非洲和絲綢路上過著遊牧民族的生活,約1000年後抵達黃河流域建立華夏文明,換言之蘇美人最先建立美索不達米亞文明,非因進化得比古中國人和黑種人早,純粹是捷足先登。
大遷徙路上,古中國人一邊帶著《山經》古地圖和指南車,一邊以象形文字和圖案於泥板 (或甲骨) 上更新古地圖,期間部份族人居住洞穴,因長途跋涉的遷徙過程中,沒必要建造大量房屋和城鎮,也隨手製造石器和木器工具,畢竟遷徙期間用不著興建青銅器製造廠。基於沒有青銅器,使考古學家誤解為古中國人還處於石器時代。
古黃種人從蘇美人裡學習楔形文字(6500年前),並沿途發展出古埃及聖書字(5200年前)、中國甲骨文 (3300–4700年前) 和瑪雅象形文字 (2300年前)。這四種古老象形文字可能是古中國人遷徙路線上的四個暫居點?尤其古埃及文明發展的步伐其實超越了埃及人本身,抑或古埃及文明最初是由古中國人建立?
自古以來,中國人對居所都充滿夢想,近代中國人發展唐人街、歷代中國人講求炎黃子孫,古中國人同樣為家園努力不懈,花了千年時間探索和尋覓,終於在黃帝時代抵達中國。為此,古中國人將《山經》古地圖視為寶物,代代相傳,至今中國人仍視《山海經》為寶典。
當黃帝建立華夏王國,事件怎樣發展?《集仙錄》曰:「黃帝在位,王母遣使乘白鹿集帝庭,授以地圖。其後舜在位,遣使獻白玉環及益地圖……」首先王母不是夏娃,因大洪水後只剩挪亞一家,王母遣使應是後人表達黃帝在位屬君權神授。
若黃帝獲授的是軍用地圖,便代表黃帝是武王者,若是遷徙地圖,則象徵黃帝是領導者。然而王母不可能授以軍用地圖王,因授圖之意是王母將其手中一塊土地賜予黃帝,與軍事活動無關,怎麼會在登基儀式上頒授軍用地圖?且《山經》古圖非以描繪軍事據點和要道為主,而是繪有遍及非、亞和美洲各地特色山勢和動植物的圖像,更似一部遊歷手記、一幅遷徙地圖。軍人對哪兒有神鳥不感興趣,反之,領授遷徙地圖的人,是獲王母認同其在探索和開闢新國土上的功績與成就,手持遷徙地圖的人具有部族領袖的身份象徵 (君權神授)。
假設,黃帝建立華夏王國後,約5000年前,「字祖」倉頡先師以左史官身份,將象形文字統一成古典漢字,及後其他史官整理《山經》古圖資料,沿《山經》繪圖方式,加上新學習的簡單文字編寫《海經》和《荒經》。然而在建立王國後的古中國人,基於過著相對安逸的生活,在編繪《海經》和《荒經》上漸漸地融入「意境」,這反而令《山海經》變得更抽象和神化。
例如《山‧海外北經》中「夸父與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飲……北飲大澤。未至,道渴而死。棄其杖,化為鄧林。」假設夸父是炎族將領 (古黃種人與古黑種人通婚的古紅種人,美洲原居民的祖先) ,在與黃族帝舜交戰中節節敗退,最後夸父朝十日國 (今山東省日照市,堯王城遺址) 方向逃亡,最終渴死。
「夸父與日逐走」指是夸父領敗兵逃向十日國,即羲和之國,由帝俊所生的十個兒子各建一國,共十國 ,《山‧大荒南經》:「東南海外,甘水之間,有羲和之國……羲和者,帝俊之妻,生十日」。十日國屬中原東北方的炎族叛亂國,帝堯時代,曾派遣后羿平定叛亂,《淮南子》:「逮至堯之時,十日並出……堯乃使羿……上射十日,而下殺猰貐……」夸父的軍隊未退到十日國,先出現缺水缺糧問題,只好「北飲大澤」,夸父靠飲用北路湖水,最後喝死,「棄其杖,化為鄧林」,死去的夸父失去領兵能力,其屍體也化為鄧林的肥料。
《山經》基於大遷徙的迫切性,以務實風格來描繪地圖,《海經》和《荒經》則以修詞手法來記敘國事。
《山‧大荒北經》也有記載夸父追日:「夸父不量力,欲追日景,逮之於禺谷。將飲河而不足也,將走大澤,未至,死於此。」《海經》偏向歌頌夸父----「化為鄧林」,《荒經》偏向輕視夸父----「夸父不量力」,原因何在?筆者大膽假設《海經》作者是日後退向美洲的炎族古中國人,《荒經》則是與非洲關係良好的黃族古中國人,而帝堯假設出身十日國,有炎族血統,當帝堯駕崩後,炎族作者在《海經》暗暗歌頌夸父,黃族《荒經》作者則對叛亂者給予評價。最終導致《史記》「堯舜禪讓」和《竹書紀年》「昔堯德衰,為舜所囚,復偃塞丹朱,使不與父相見也」兩個版本。
假設十日國是炎族古中國,在遷徙至美洲前的根據地,十日國建立於黃帝時代後期一位任職女天文官的羲和者----「羲和者,帝俊之妻,生十日」」,羲和者專業研究太陽,其後人瑪雅部族可能因此祟拜太陽,並於公元前1600年在危地馬拉興建「太陽神廟」。「太陽神廟」是一座約13米高的金字塔是皇家宮殿與墓葬,連同瑪雅象形文字 (2300年前),炎族古中國人是否將古埃及金字塔與象形文字概念,從古中國 (後來中國也建造金字塔式秦王陵墓) 帶到古美洲?
《論衡校釋》:「黃為土色,位在中央,故軒轅德優,以黃為號。」《史記》:「黃帝名軒轅,有土德之瑞,故號黃帝。」《可圖》:「蒼帝方面,赤帝圓面,白帝廣面,黑帝深面」。假設黃帝是古黃種人,赤帝是炎族古紅種人,白帝是古白種人,黑帝是古黑種人。換言之,古中國人已認識全球人種部族。神農氏就是炎帝,夸父和被后羿所殺的蚩尤都是炎族古紅種人 (古黑種人與古黃種人通婚所生的後裔),是美洲人的祖先,遺傳學家曾對比印第安人和東亞人DNA,亦發現兩者極其相似。至於沒有抵達美洲的則留在蒙古,與白種人通婚,就是俄羅斯東部原居民。換言之,從基因上說,一些美洲原住民基因可能來自西伯利亞南部,另一些則與蒙古人、赫哲人、日本人、韓國人最為接近。
奧爾梅克文明(Olmec)是已知最古老美洲文明之一,是瑪雅文明的母體,起源於公元前1200年。墨西哥灣當地有一拉文塔祭祀中心的遺址,地下埋有16尊面孔形似中國人翡翠雕像,都有殷商時期中國人特高長頭習俗的特徵。其中15座黑色玉雕呈同心圓排列,皆面向一紅色玉雕像。紅色玉雕像後立著六塊玉圭板,圭板上刻有殷人先祖以甲骨文和金文刻下的名號。
假設自黃帝、舜帝,至商代,炎族人一直隸屬於古黃種人的統治,然而權力鬥爭仍觸發不定期叛亂與戰爭。最後炎族人 (古美洲人) 被黃族人一直往東北方向驅趕。夸父時代被趕至山東省,及後被趕至阿拉斯加,最後在美洲發展出奧爾梅克文明,期間炎族人帶著原產東亞的人參到北美西部,成為西洋參。
ns 15.158.61.20da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