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太多的想法、情感湧上心頭,使我不知如何是好
可能現實就是如此殘酷無情,如此難以改變,在其面前,自己是多麼無力的存在呀
有人說,蘋果早會被人清算,其實大家都心知肚明,可是又有多少人會期望這天的到來?
在我看來,蘋果日報並非是好的報章,一個好的新聞報導,理應客觀中立,只報導事件真相,讓人民自己思考。而蘋果日報的報章卻做不到這點。可是反觀香港的其他報章,甚至世界各地,哪有一篇報導能做到這點?生而為人,則必定會有自己的想法,報章也是出於他人之手,難免會在作者無意或有意中變得主觀,而讀者也能於行字間看出作者的想法。再加上,香港現在的情況,想要作者不有任何立場,簡直強人所難。蘋果之所以珍貴,正正是因為其「想法」。在眾多報章都在歌頌政府、譴責人民的時候,只有寥寥可數的報章持有反對的聲音—蘋果日報正正是為首的一個。一個社會若要進步,則必須要容納多個聲音。而在香港近乎被滅聲滅得只剩下一種時,蘋果日報才顯得更為可貴。
但我最喜歡的,並非蘋果日報的報導,而是其旗下的「果籽」。
「揀追夢定搵錢」,很多香港人都會回答:錢比較重要,我亦不例外。在很久以前,我便有一種典型的想法:在香港大家都只向錢看,哪會有人想追夢。在我的世界裏,身邊的所有人都只為錢在工作,並非自己真正想做的。「香港人最鐘意番工」—這句話正正突顯了我們為錢而拼命的「習慣」。
還記得有一次,我問起我朋友將來的打算,她回答說:「諗住讀醫。」可我還記得她非常喜歡中史,比起所謂的「phy Chem bio」,她更享受讀史科,可是她的回答卻使我心頭為之一涼。
「讀史片鬼攢到錢咩,讀醫就話啫。」
沒錯,在香港,大部分的人都只向錢看,哪會有追夢的想法。
可是,透過看果籽,我才發現有一些很有想法的人會選擇追夢—到日本研究拉麵回港開店的老板、年輕為追夢到歐洲研究面包的人⋯⋯
他們使我明白即使在香港亦會有人選擇追夢,亦會有人為了傳承香港文化而入行。以前,我曾經認為昔日富有人情味、文化濃厚的香港經已經消失,只剩下一堆工作攢錢機械,可是果籽卻給我展示了一個截然不同的香港。
非常感謝蘋果日報公司這26年的努力,你是我們的驕傲,香港人,珍重。
ns 15.158.61.6da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