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話稍微離題談了一下文本結構與設定的關係,現在拉回來談大千世界。
其實很多時候大千世界與大世界會被搞混,因為都是讀者不會在劇情中看到的設定。
小世界的設定是與劇情無關但讀者能在故事中看得到的設定描述
大世界的設定是與劇情無關且讀者也不會在故事中看到的設定描述
而大千世界,是指這個世界包含了比故事中描述的世界更大的設定範圍,它包含的不會只有故事本身的設定,還有故事中沒發生過但確實屬於這個世界發生過的設定。
假設大世界是一座小島,那麼大千世界可能就是一顆地球。小島上的人只能注意到小島上發生的事情時,這個地球上其他地方發生的事情,小島上的人也不會注意到。
複雜的點在於,現今很多故事都是以超大長篇的規模在描寫,尤其是中國的網路小說,動輒百萬字以上,所以他們的大世界幾乎就等於是一個大千世界。
因為要不停連載只好不停擴大世界觀,最後就會發現這些世界太大了,甚麼都想包羅萬象,其實並不是好事。
一個主題,一部作品,一個故事。大千世界跟大世界要分開看,是為了要讓創作者可以更專心在凝聚出故事的特點,以及他們想要透過故事表達的東西。
而不是照著設定走,劇情越寫越單調,都是相同的模式,主角英雄遇到強敵,主角救美等等等,然後差別只在於設定不同,名詞換了,角色換了。
這就是中國網路小說的問題,他們的作品大多很貪心,越寫越長,想要甚麼都包辦。但這麼做同時就會失去特色,很多一開始很有趣的小說在中後期就會讓人覺得無聊,因為模式千篇一律。
拿來殺時間可以,但就跟廉價的速食差不多,會想吃,但不會想花大錢去吃。
有點離題了,拉回來談。
其實以經營IP的角度來說,大千世界的設定概念是必須有的。因為大千世界牽涉到的格局對於多媒體改編來說是非常重要的骨架。
可能在同一個大千世界的設定中,由不同主角來詮釋,就得當作兩部作品來看。
至於為什麼要這麼麻煩?
首先這牽涉到一部受歡迎的IP,受眾本身就很廣這個無法避免的規則。小眾作品人數少最主要既是因為品味過於特殊,能接受的人少。而當紅作品就必須避開這種設計,要讓每個人都能從中找到自己想看的。
這個時候設定就不能太死板,不能只處理少數幾個主要角色,因為配角也有可能在時機恰當時變成另一部作品的主角。而這一部作品也可能吸引到其他人來看,或原本這些角色就有自己的人氣,高到足以自己擔當一部作品的主角。
某些在主線故事中只能算背景知識的事件,也可能延伸出另一部作品。甚至不同作品裡的同一個角色,也會有不同的表現方式。
這就是為什麼要稱為大千世界,因為你必須包羅萬象,得設計出能夠改編出各種衍伸作品的設定。
像小叮噹大長篇系列,其實就是一種大千世界設定,環繞不同主題的冒險,唯一相同的只有小叮噹與大雄還有它們的好夥伴。
像是美漫的平行宇宙設定,對現在很多作品都幾乎無法避免平行宇宙,因為這設定太有用了,可以製造很多特殊的故事,又不用怕吃書,一切交給平行宇宙解是即可。
這種作法如果拘泥在大世界的設定規格,只是想建立一套封閉的設定模型,肯定會在後期處處受到制肘。
只有想辦法建立開放的規格,讓設定得以延伸才有辦法在改編時騰出足夠的設定來去深化新作品的劇情。
所以說大千世界是為了出系列作、番外篇、甚至改編作品時比較合適的設定框架。但他其實跟大世界的設定規格條件相比沒有差多少,都是建立在主線劇情看不透這件事上。
對讀者或其他媒體的受眾來說,他們很難注意到這中間有甚麼不同。但對創作者來說,兩者的差別最主要還是在設定一開始的考量上面。
大世界的設定,全都是為了講好一個故事而去做的。
但大千世界的設定,是為了講好幾個故事而去做的。
這就是本質上的差別,一開始的設計想法就決定限制在哪。
但大千世界設定的缺點也很明顯,就是很容易失去焦點。
畢竟是為了多部作品而弄出來的設定,無法決定以哪部作品為主就會讓讀者不知該從何讀起。
而且大千世界的設定是無法劇情中描述給觀眾的,有時候觀眾追著作品想了解設定的全貌,反而會看越多越不懂。
所以在設計大千世界的時候,幾乎都是要另外出一部設定集給讀者去了解的程度。
也只有設定狂才有辦法搞大千世界設定,因為那個字數有時候可能還會比故事本文多。
ns 15.158.61.20da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