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很多人都聽過在現代街上招牌掉下來砸死的人,幾乎都有大學碩士學歷這,但是抗壓力卻越來越差這種話。接續上一篇文章這篇文章主要探討,如何與年輕人相處以及如何做他們的管理者。
在這篇文章所指的年輕人主要指20~30歲這個區間的就業人口,將現在時間回推30年台灣社會於國力最強的時期,在1997年經濟風暴發生前,台灣的經濟及社會生活環境是相當富裕的,因此不論是在人民的生活改善或是社會基礎建設都在大幅度地提升,而這也造成這個時期前後國民的生活差異。
而在此區間出生的小孩,得到了相對較好的培養,人人都有機會上大學,思想漸漸的西化,對於工作的態度不再是一昧的向前衝,而是將生命中的一部分時間播出來工作,其他時間則用於發展自我及休息。
因此大部分的人無法接受將“上班”和“生活”劃上等號的做法,最具體化的展現就是下班後接不接line訊息這一觀點的討論,年齡在35歲以上的受薪階級較高比例可以接受將工作與生活結合,因此可在下班之後對於工作的事情更近一步的做處置及研究,而30歲以下的授薪階級則較希望將工作及生活分開,不希望在休息之際受到非緊急的工作訊息。111Please respect copyright.PENANAJ9W1EAm7WV
舊的管理方式為屬於英雄式的管理,即上對下的管理,工作無法清楚的分清楚,以上主管分配及決定為主,討論空間較為狹窄。而年輕化的管理應為團隊式的管理即所有人應有自己負責的事物,而主管的角色則是提供團隊內所有的組員支援,塑造組員們只是工作不同,但是非為上下階級的氣氛。111Please respect copyright.PENANAy0YHvpIULQ
這樣的企業氛圍也能有助於激發各個年輕員工間的熱情,讓年輕員工發揮自己最大的能力,也能增加人才的留任率。
ns 15.158.61.44da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