浩川不是大作家,只是寫過幾十本小說,又當過編劇被折磨慘了過,所以也就累積了一些「不會那麼快給自己打敗」的心得。分享一下,但願也搏得大家不吝拍掌讚賞,就算不能,也討教討教。創作人創造的,其實不是文字,也不是聲或畫。那些都只是載體。我們創造的,是內容。
有不少小說人,在最初開始創作的時候,腦袋都轉得太快了,寫的速度還沒跟上,念頭一大堆,總會急不及待開展劇情。那就是最易出狀態的時候了。
如果作者寫得太心急,很容易墮進了急著用對話趕緊帶劇情的陷阱。劇情推進的過程中,單用人物對話,解說故事的前因,忽略了畫面,省略了時間地點四周環境與個別人物的動態,那就像2倍速看美劇或4倍速看韓劇,水過鴨背,沒留下甚麼印象,便匆匆忙忙的過了個場。故事節奏未必就快了,但混亂狀態卻湧現出來,得不償失。尤其是一些野心不少的故事,若省略了太多世界觀架建所需要的描述,往後看下去,讀者都不禁會自問:我看了些甚麼?
如果場面描述得足夠,仔細一點,不怕多用篇幅描寫,那會讓讀者更能順利投入。否則很容易亂了,讀者眼都花了,思緒亂得懷疑人生了。那時,會需要他們好多的腦補,才能算是看到故事的來龍去脈。
好多時,一個場景的描述,就包括了時、地、人、情。
時間,可用環境情況輔助形容。簡單如「月黑風高」便足夠讓人有畫面。
地點,跟時間很類似。但最好是可以帶著讀者身歷其景。可以親臨的觀感次序去描寫。
例如:走入一個商場,第一感覺就是冷,冷氣也開得太猛了吧。抬頭一看,天花的風口都綑上薄冰了,實在夠誇張。這才發現不單風氣口,眼前見到的都蒙上一片白霧。
如此之類的描述,至少可以帶讀者「參觀」該地。盡量避免太多的上帝視覺,否則會讓人好「出戲」。而且也不要跳轉得太快,都來不及明白那是哪裡就已經轉走了。讀者無法感受,就好易抽離,難以看下去。
人與情是最難的,都是我們畢生研究的點。
人物方面,以描寫方式而言,其中一個方式是分細段單獨形容每個出場人物,由外而內,像帶著讀者觀察一個人言行舉止與談吐去揣摩那人的性格。
說得複雜,其實就是平常我們與別人的交流,只不過是用文字來描述出那個感覺與過程就是了。
例如:望著他兩眼,卻感覺不到被注視。他一直沒說話,似乎是冷漠,但其實好明顯就是心不在焉!
隨意寫的例子,也就一舉起兩句止。但至少已經可以清楚知道這個人是甚麼狀態了。
至於情嘛,不好舉例。好多時都要角色互動才容易寫得令人感受到。
有時看一些明明一直在推進的劇情,閱讀速度卻好慢。閱讀速度可以直觀劇情是否足夠引人入勝。過多省略的情況下,說明筆者可能心太急,表達上沒不夠充足,老實說那樣會讓讀者跟得有點辛苦。
尤其是故事初期,更尤其是有著自己世界觀的龐大構想的,那時候,太多人事物要說了,那階段是在架建一個世界觀呢!是應該著墨最多的。例如角色描寫,可能筆者會陷入誤差,想刻意編排人物漸次鮮明,讓人慢慢了解他們。但首先開始時要讓讀者對他們產生興趣。
另一個重點,就是不要安排太多「題外插話」。或許有時那些支節是想解釋清楚故事情節當中某些比較難懂的事或物,但請相信讀者們呢!讀者其實都好聰明,不用當場解釋,想知道的自己會去做資搜的。反而當讀者投入故事其中的時候,最不暢快的就是被「出戲」了,太多支節讓他們抽離了故事,再投入又要多花時間精神了。就像一個人興奮上了跑車,準備衝一下爽一下,引擎剛開順了,卻忽然衝了個人出來,惟有急煞車。其後雖然一切安然無事,但再開動時就沒了最初開車時的那份激情了。
不過無論如何,創作嘛,其實心比較重要。技巧甚麼的多看多寫自然能練回來。畢竟,文字是載體而已,但創作者創造的,是內容!
【小說人對話小說人】我看了甚麼? 完 879Please respect copyright.PENANA3hhxTQNoDz
請繼續閱看連載小說《咫尺之間再戀上你》